中韓學者議東北亞合作 吁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
2019-10-17 16:36: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社仁川10月17日電 (記者 曾鼐) 第七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17日開幕。中韓政要、專家等共議東北亞合作,呼吁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 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當天致辭說,當前中韓兩國人文交流廣泛活躍,人員往來邁上千萬人次大關,雙方互派留學生人數均居對方國家留學生數量之首,中文和韓文正在對方國家越來越受歡迎。他說,這些都是中韓間獨有的人文之緣,也是雙方合作開展公共外交的巨大優勢。 邱國洪表示,未來中韓要繼續開展在科教文衛等領域交流合作,擴大政黨、地方、媒體、學術、民間團體友好往來,促進國民相互理解,讓中韓友好扎根于民眾心中。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說,中韓建交20多年來,雙邊關系實現全面快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合作取得豐碩成果,不僅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為維護朝鮮半島和平穩定、實現東北亞地區乃至世界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當天論壇上,諸多專家關注東北亞和平與合作、共同繁榮發展等主題。 談及朝核問題,仁川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李鎬鐵認為,有四個關鍵環節,即朝鮮半島無核化、建立和平機制、構建新型朝美關系、改善韓朝關系。“每個環節相互聯系。” 曾歷任中國駐韓、駐日大使的程永華說,去年以來,東北亞形勢發生重大變化,地區合作面臨新機遇,但不穩定因素仍存。他稱,朝美和談進程尚待觀察,韓日關系出現不睦,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的蔓延給東北亞合作帶來負面溢出效應。 如何推動東北亞持久和平?程永華有四點建議:積極探索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機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分歧;努力推動政治解決朝鮮半島問題,積極尋找彌合分歧的有效方案;推動經濟合作提質升級;深化人文交流,加強文化、教育、旅游、媒體、青年等領域合作。 “如果沒有共同目標,沒辦法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說,中韓及有關國家在共同愿景上首先應達成共識。 楊希雨認為,朝鮮半島主要是“核與和”的問題。朝鮮半島未來可通過合作構建一個無核區,相關方有權和平使用核能,但禁止以軍事目的進行核項目等,外部力量也要對該無核區承擔相應義務。 談及半島和平,楊希雨稱,南北雙方對構建半島和平負有重要責任;中國與美國也是影響半島繁榮的兩大主要力量,應參與和平機制的建立。他認為,中韓兩國應通過公共外交,在民眾之間促成共識。 加圖立大學國際學部教授馬相潤認為,相關方要有共同的目標,通過緊密合作,耐心地達成一些原則性的協議。緩解半島的緊張態勢,要營造一個和平的氛圍,構建多邊合作機制。(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