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從布什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2019-11-12 06:54:1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伊朗布什爾11月10日電 記者手記:從布什爾核電站看伊核問題 新華社記者馬驍 伊朗布什爾核電站向新聞媒體開放參觀了,雖然時間短暫,約束頗多。 就像伊朗其他核設施那樣,布什爾核電站經常成為國際新聞的焦點,其內部很少公開示人。11月10日,伊朗為布什爾核電站二期工程舉行了混凝土澆筑儀式,并邀請多家國內外媒體參觀了一期工程園區。 布什爾是伊朗南部、瀕臨波斯灣的一座港口小城,核電站位于城區東南約12公里處的一片海濱區。 在進入由層層高墻鐵絲網包圍的核電站之前,必須寄存手機、相機等一切電子設備。核電站一期核心區面積并不大,只有一棟8、9層樓高的乳白色建筑,大門緊閉,一期工程唯一的一臺核電機組就在里面。參觀者只能呆在離建筑約30米的限定區域內,不得隨意走動。 緊鄰核電站一號機組的東南方向,還保存著一處廢墟。外墻焦黑,裸露的金屬框架銹跡斑駁,那是布什爾核電站乃至全伊朗的記憶。 20世紀70年代,伊朗在德國公司幫助下開工建設布什爾核電站。1979年初伊斯蘭革命爆發,在美國干預下核電站停工。在隨后的兩伊戰爭中,靠近兩伊邊境的布什爾遭遇伊拉克軍隊輪番轟炸,核電站的“爛尾樓”被徹底摧毀,變成一處廢墟和戰爭遺跡。 1995年,在俄羅斯的幫助下,伊朗在這處廢墟旁重新修建布什爾核電站。歷經16年,核電站一期工程于2011年終于完工。 現在,核電站二期工程開工了,選址在廢墟的另一側。 許多伊朗人說,兩伊戰爭期間伊朗經歷了最艱難的日子,不僅經受戰火的考驗,更遭到一些西方國家的聯合圍堵。然而,伊朗都扛過去了。如今,還有什么困難克服不了? 在某種意義上,布什爾核電站經歷的風風雨雨也反映了伊朗核問題的復雜性。 伊朗一直反復強調發展核技術是為了和平利用核能,這是伊朗“不可剝奪”的合法權利,伊朗不會發展核武器。 不過,美國指控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開發核武器。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更指責2015年簽署的伊核協議也不能完全阻止伊朗謀求核武器。 2018年5月,特朗普單方面宣布退出伊核協議,隨后陸續恢復并新增了一系列嚴厲制裁措施,對伊朗經濟發動全面打擊。 自今年5月起,伊朗也已分階段中止履行伊核協議的部分條款。而伊朗的最新行動也說明,正如布什爾核電站曲折的建設過程那樣,伊朗追求核技術的決心百折不撓、堅定不移,更不會屈服于外部壓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