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獎賽"泛濫:孩子拿獎拿到手軟 有人數錢數到手軟
2019-11-13 06:42:59?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孩子拿獎拿到手軟,有人數錢數到手軟 在高度重視孩子素質培養的當下,讓孩子學習一兩門藝術,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但《半月談》記者近日調查發現,一些機構抓住家長心理,組織了名目繁多的藝術類賽事,凡參賽都能獲獎,不少孩子拿獎拿到手軟??此乒怩r的表象背后,一些家長其實有難言之隱,有的甚至大呼上當。 隨著各類校外藝術培訓的風生水起,相應而生的各類大獎賽頗有泛濫之勢。這些賽事中,當然不乏正規、含金量高的比賽,但不少比賽雖然掛著“國際”“全國”“中華”等高大上的頭銜,實際上不過是一些培訓機構私自操辦的“野雞賽事”,沒有官方公信力的加持,在業界的認可度很低。 這類賽事的特征往往是“凡學皆比賽,凡賽必獲獎”,而且參賽門檻極低。正如報道中提到的一個全國性書法大賽,獲得金獎的共有42人,銀獎和銅獎更多;而在吉林的一項舞蹈比賽中,孩子和家長從入場到退場一共10分鐘,孩子在臺上表演,臺下只有家長,沒看到一個評委,賽后,工作人員叫家長去搬箱子,里面裝的全是晶瑩剔透的獎杯,每人一個,隨便拿。 與其說這是比賽,不如說是家長與賽事主辦方完成了一場“合謀”。家長替孩子拿到了求學成長路上的所謂“敲門磚”“墊腳石”,而主辦方則通過收取參賽費、培訓費,指定餐飲住宿等方式賺得盆滿缽滿。 看似雙贏,卻依然無法逃脫“買的沒有賣的精”的套路。主辦方利用家長擔心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和相互之間的攀比,將這類比賽吹得天花亂墜,仿佛比完賽拿到獎孩子就能“走上人生巔峰”。實際上,在“凡學皆比賽,凡賽必獲獎”的情形下,說“一紙獎狀”等于“一張廢紙”也不為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 孩子拿獎拿到手軟,對孩子和家長都沒有太多實質益處,反而因此耗費了不少時間精力以及經濟方面的成本,而賽事主辦方數錢數到手軟卻是千真萬確。因此,家長們還是要擦亮眼睛,參賽不可貪多求全,即便想以賽促學也要選擇正規機構主辦的、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賽事,否則就純粹成了“野雞賽事”主辦方的搖錢樹。 當然,除了家長要理性帶孩子參賽外,監管部門也不能對良莠不齊的各類賽事聽之任之。對種種有名無實、收錢發獎的賽事,該取締的取締,該整頓的整頓——只有凈化了行業風氣,賽事方能回歸本真,達到檢驗水平和鍛煉能力的效果。 夏熊飛 |
相關閱讀:
- [11-13] 騰格里沙漠邊緣再現污染 "潛伏"環保欠賬還有多少?
- [11-13] 中東部多地氣溫創入秋來新低
- [11-13] 多省份啟動2020年高考報名 這些政策考生需關注
- [11-12] 特寫:“習主席,從您身上我們看到了朋友應有的樣子”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