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血拼的快遞包裹去哪了?雙11包裹中的綠色新變化
2019-11-13 09:22:43?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雙11紅包?不,綠色雙11!今年的天貓雙11活動主頁面上的綠色行動入口讓消費者成為了雙11綠色合伙人,截至11月10日,已經有超過2000萬人次加入這一行動,并以每天超過百萬人次持續增加,如果每個人回收利用1個快遞紙箱,就可以減少近70萬噸碳排放。 電子運單、包裹“瘦身”、紙箱回收,高效綠色智能應對快遞洪峰,黑科技為綠色添上加速器、商家擁抱綠色包裝……雙11不僅是物流的大練兵更是綠色的集結場,中國物流也通過雙11完成了全鏈路的綠色升級。 綠色經濟: 電子面單節約成本200億元 天貓商家軒媽旗艦店從2016年開始不再使用膠帶包裝快遞紙箱,而是采用拉鏈式無膠帶紙箱,2018年其店鋪共使用拉鏈紙箱130萬個,“成本會比普通包裝貴一倍,但是這種包裝既方便消費者拆開,又不產生膠帶污染,環保包裝會成為趨勢?!鄙碳冶硎尽祿@示, 2018年1688平臺上綠色包裝買家數量比2017年倍增,銷量首次突破億件,其中環保快遞袋的年銷售額最高。 2017年3月,菜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聯合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首個物流環保公益基金——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推動物流業綠色升級?!熬G色要基于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公益心態商業手法,綠色應該是有商業可持續性 ”,菜鳥綠色行動負責人牛智敬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 四通一達,5家快遞公司加起來占了中國快遞市場70%的包裹量。如何讓這5家快遞公司坐到一起,就同一個議題開會?“能讓幾家快遞公司坐到一起的,綠色物流是首當其沖的話題。”牛智敬透露,不僅是坐在一起商討如何推進快遞業的綠色轉型,四通一達與菜鳥還建立了菜鳥聯盟綠色公益委員會,聯合啟動了“回箱計劃”。 在行業協會和環保企業的推薦下,菜鳥開始探索推廣可降解的包裝袋及不需要膠帶封裝的包裝箱。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另一種嘗試取得了飛速進展——2014年,菜鳥在行業內推動使用電子面單,代替了原先的手寫面單。據統計,僅僅是電子面單,就可為社會節省4000億紙張,幫助全行業節約成本200億元。2019年,菜鳥聯合快遞公司進一步“瘦身”電子面單,面積縮小一半,更綠更環保。 目前,菜鳥電子面單、裝箱算法、智能路徑規劃等技術,已經成為綠色物流基礎設施。在倉儲環節,創新推出數智化物流園——“未來園區”,大大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能耗。在打包環節,通過大數據和AI算法,幫助快遞包裹“瘦身”。面向全行業開放的菜鳥裝箱算法,可以平均減少15%的包材,過去一年僅在菜鳥的倉庫就瘦身了2.9億個快遞包裹。 在菜鳥引領下,各家快遞公司也積極推進自己的綠色行動?!?019中國快遞綠色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電子運單使用率已達96%。 讓隨手綠色成為現實 廣東綠色回收箱位居全國第二 華南師范大學校園內有兩個菜鳥驛站,雙11高峰期快件預計將近2萬件。為此,驛站從去年開始設立了10個綠色回收箱,“前來取快遞的學生,大約超過半數都會把紙箱留在驛站,平均一天可以回收紙箱30-60斤。寄快遞時,也可以從回收箱里選取合適的快遞盒,免費使用,網點還可以省下買包材的錢?!比A南師范大學菜鳥驛站站長歐陽凌杰表示。 既環保又省錢的“回箱計劃”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牛智敬介紹,在一些高校站點,50%的包裝箱可以被回收利用,一些社區站點也能達到20%左右。截至今年10月,菜鳥聯合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以及圓通、中通、申通、韻達、百世,在全國快遞網點鋪設了3.5萬個綠色回收箱,覆蓋了包括新疆、西藏等地。其中,廣東快遞網點鋪設的綠色回收箱位居全國第二,已經超過2600個?!爱斍爸袊目爝f紙箱90%以上都是回收紙箱做的,快遞紙箱不僅不是垃圾,而且渾身是寶,如果分類得當、回收模式合理,廢棄物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敝袊偕Y源回收利用協會副秘書長唐艷菊指出。今年雙11的啟動會上,阿里巴巴倡議將每年11月20日定為“紙箱回收日”。預計今年雙11期間,線上線下將號召至少數千萬人次參與和支持物流綠色行動。 牛智敬認為,“回箱計劃”僅僅是開始,整個行業必須為未來每天10億快遞的綠色做好準備。“中國快遞企業不僅將引領世界快遞潮流,對社會對商業作出巨大貢獻,也將引領綠色潮流,這是未來的競爭力?!保ㄓ浾?倪明) |
相關閱讀:
- [11-13] 保溫杯泡茶泡出重金屬?不銹鋼沒有這么不堪一擊
- [11-13] 速效救心丸等低價藥“廢標”?中標價過低或是主因
- [11-13] 漳州一小區占用綠地建“游樂場” 依法拆除
- [11-13] 保潔員男廁內發現53800元現金主動上交歸還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