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警方查處684個非法安裝使用針孔攝像頭點位
2019-11-14 19:12:26?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杭州11月14日電(張斌) 14日,記者了解到,日前,浙江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偵破“1.17”非法生產、銷售、使用針孔攝像頭專案,發現一批涉及國內其他省市、涉嫌非法銷售和使用針孔攝像頭的犯罪線索。截至目前,浙江警方先后查處本地非法安裝使用針孔攝像頭的點位684個,查扣攝像頭714個,共查處刑事案件2起,查處違法案件35起。 此外,中國公安部網絡安全保衛局已指導全國公安機關對相關線索進行偵辦,成功抓獲并處理涉嫌非法使用竊聽竊照器材、非法生產銷售竊聽竊照器材、敲詐勒索、組織賣淫、偷窺隱私等違法犯罪人員共350人,收繳攝像頭5500余個。 警方斬斷黑色產業鏈 今年初,浙江公安機關網安部門從杭州某房東安裝針孔攝像頭偷窺房客一案入手,發現一涉及生產、銷售、使用聯網型針孔攝像頭案件線索。浙江省公安廳立即成立由網安部門牽頭、多警種參與的聯合專案工作組。 所謂“聯網型針孔攝像頭”,就是利用配套的手機APP等客戶端,通過互聯網遠程控制攝像頭,并可實時查看拍攝內容的隱蔽式攝像頭。 5月以來,專案組逐漸摸清了一條藏匿在廣東深圳,自下而上涉嫌非法生產、銷售竊照專用器材的產業利益鏈。7月8日,浙江省、市兩級網安部門會同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區分局出動警力40名,分赴深圳4處制售窩點開展統一收網,抓獲針孔攝像頭方案設計商張某在內的犯罪嫌疑人26人,扣針孔攝像頭成品及半成品5500余個。 接著,浙江多地公安機關根據“1.17”專案線索,先后偵破利用開設網店,利用網站論壇、微信群、朋友圈等網絡渠道非法銷售竊聽、竊照專用器材案件11起,抓獲銷售商17名,查明銷售相關器材共計8000余套,非法牟利300余萬元。 此外,浙江公安通過查看拍攝內容,發現其他違法犯罪線索13條,并據此抓獲組織賣淫犯罪嫌疑人3名、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嫌疑人1名,行政拘留賣淫嫖娼等違法人員25名。就此,一條隱蔽、罪惡的黑色產業鏈被完全斬斷。 犯罪衍生犯罪 警方析打擊難點 浙江省網絡與信息安全信息通報中心主任黃海濤介紹,“1.17”專案一類犯罪的衍生犯罪多,如將偷拍的視頻轉賣他人,或敲詐勒索當事人,甚至是竊密,造成的社會危害性大,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安全感。 在“1.17”專案中,警方發現諸多非法使用針孔攝像頭的行為。如杭州警方發現某足浴店存在針孔攝像頭偷拍行為,據此破獲吳某等人組織賣淫案,抓獲并刑拘犯罪嫌疑人3名。 為何此類犯罪屢禁不止?黃海濤分析了原因。 第一,這類違法犯罪行為“有利可圖”。辦案民警了解到,通常市面上一個售價為三、四百元的針孔攝像頭,成本其實不到百元。第二,針孔攝像頭的制作門檻不高,有相當部分公安機關收繳的針孔攝像頭出自手工作坊。第三,對這類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難度在增加。越來越多的針孔攝像頭銷售方式從線下搬到線上來躲避監管。同時,不法分子會采取在網店“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或將針孔攝像頭主要部件和偽裝配件分開銷售的方式來銷售,掩蓋違法行為。 “要根除這類威脅,就是要做到對針孔攝像頭的生產、銷售、使用等各環節開展全鏈條式打擊。”黃海濤介紹,浙江公安首先緊盯源頭,直搗非法生產針孔攝像頭的上層團伙。其次是重拳出擊,嚴查非法使用針孔攝像頭的行為。最后是上下結合,斬斷多層級的針孔攝像頭網絡銷售鏈路。 據了解,截至目前,浙江已查處非法銷售針孔攝像頭刑事案件24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2名。(完) |
相關閱讀:
- [11-14] 北京市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設定的證明將全部取消
- [11-14] 公安部重拳出擊打擊網絡犯罪 1至10月抓獲犯罪嫌疑人6萬余名
- [11-14] 天津武清檢方依法對權健案件提起公訴
- [11-14] 電子煙“禁售令”下存漏網之魚?悅刻等電子煙潛藏網絡社交平臺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