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境內清水河污染 “四級河長”為何沒堵???
2019-12-05 07:09:52?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甘肅天水境內清水河發生污染事件,此前當地河長多次巡河并檢查涉事工廠,卻未發現疑點—— “四級河長”為何沒堵住“三無工廠”? “綿延約40公里的污染河面,要不是在下游的秦安縣蓮花鎮得到成功攔截,后果不堪設想!”就在上周,甘肅省天水市境內的清水河發生污染事故,當地啟動應急預案,緊急處置。目前,受污染的水面正在進行無害化處理,涉嫌非法生產、偷排廢水的“工廠主”等3人已被當地公安機關控制,但事件所引發的追問仍在繼續——“四級河長”為什么沒堵住“三無工廠”? 據悉,發生污染事故的清水河泥沙含量小、流水清澈,是黃土高原上稀有的“清水之河”。這里孕育過距今8000年的“大地灣文明”,三國時期馬謖失街亭的故事也在此發生。獨特的地理、人文和歷史淵源讓當地百姓對清水河倍加呵護。 11月26日,天水市秦安縣蓮花鎮的居民和正在郭河大橋上施工的工人,突然發現清水河被污染,不明污染物“染綠”半條河,立即拍照舉報。 天水生態環境監測中心接到任務后,啟動應急監測預案,對7個斷面共12個點持續開展監測。截至11月30日下午,采樣組和分析組共分析樣品16批次,報送數據300多個。根據檢測數據,張家川縣和秦安縣政府組織力量,修筑加固攔截壩11道,將污染水體攔截在秦安縣蓮花鎮上河村近100畝的圍堰內,并通過活性炭吸附、鹽酸調節PH值、氯酸鈉氧化等方式進行集中處置。經過處理,受污染的水體目前已基本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 據介紹,此次清水河的污染物來自上游一處“三無工廠”。據公安機關初步偵查,10月10日,來自陜西渭南的劉某、江蘇鹽城的汪某等人來到張家川縣龍山鎮馮塬村,以生產衛生紙為名租賃村民一處農家院,生產染料,于11月23日開始生產,至11月26日,已污染河面近40公里。 涉事的“三無工廠”就設在距離河道不足50米處,目前已被公安部門查封。而此前,這家沒有取得任何手續、以紙品再加工為名生產化學染料的“三無工廠”,曾接受過兩次環境檢查。11月13日,天水市生態環境局張家川分局還對這家“三無工廠”進行過巡查,但沒有留下任何有關可疑記錄。 事發前,龍山鎮和馮塬村的“兩級河長”也曾多次到過這家“三無工廠”。除口頭通知企業盡快辦理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外,沒有引起任何警惕。河長的巡河記錄顯示,事發前,鎮級有2次記錄,村級有10次記錄,但都是以清理河道垃圾為主,沒有涉及生產和排污的任何相關警示性記錄。 環境檢查沒有發現、河長巡查也沒有發現,兩方疏忽、層層失守,致使這家“三無工廠”偷埋管道,污水直接排入清水河。當地一位干部坦言,過去清水河非法采砂嚴重,共有11家非法砂場被取締。近兩年來,對清水河的防護治理也都集中在杜絕非法采砂和垃圾傾倒上,對企業的違法生產放松了警惕,“黑作坊主”正是瞅準了監管中的漏洞,才違法排污。 據了解,從2017年起天水市就全面建立了市、縣區、鄉鎮、村社河長制,但“四級河長制”最終沒能堵住“三無工廠”,其中諸多細節令人深思。 有關人士分析指出,此事暴露出目前“河長制”存在的一些短板,一些基層河長多為兼職,甚至原本就身兼數職,專業素質欠佳,責任觀念不強,治理意識缺乏,檢查、“巡河”往往又流于過程、走了形式,導致河長制“難如人意”。 “河長制必須走向河長治,避免類似事件發生!”有關專家建議,要從根本上賦予“河長”更嚴更實的職能,強化“河長”統籌協調能力,健全“河長”履職的保障機制,促使“河長”從兼職走向專職,從定期巡查變為長期日常性防護。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基層河長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 康勁 |
相關閱讀:
- [12-02] 山西整治廢鉛蓄電池污染 提出到明年回收率超40%
- [12-01] 生態環境部: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重大進展
- [11-29] 寧夏騰格里沙漠污染已累計清挖污染物12.9萬噸袋
- [11-29] 檢測顯示甘肅天水清水河受污染河段水質已達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