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里編織未來——記敘利亞阿勒頗工業區
2019-12-09 14:36:4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大馬士革12月8日電 通訊:廢墟里編織未來——記敘利亞阿勒頗工業區 新華社記者汪健 鄭一晗 初冬,敘利亞北部阿勒頗市卡塔爾基工業區內,織布機從早到晚轟隆作響,像不停擺的鐘。這里廢墟遍地,卻“聲聲”不息。 工業區不大,兩條路隔著三排廠房。有些廠房損毀嚴重,水泥板斜塌下去,鋼筋懸在半空,被“揉搓”成復雜形狀的鐵皮堆在路邊。 廠房有三四層,不少墻面被炸出大洞,機器在大洞旁運轉著。路面上,工人們忙著焊接、壓制板材。 卡塔爾基工業區位于阿勒頗市東部,即此前敘政府軍和反對派武裝爭奪最激烈、破壞最嚴重的地區。這里的生產活動圍繞紡織品展開,像卡塔爾基這樣的工業區分布在阿勒頗各處,造就戰前阿勒頗紡織業盛景。 戰爭爆發后,工廠主們紛紛關廠外逃,工業區淪為戰場,直至2016年底政府軍宣布完全收復阿勒頗市,人們才陸續返回,試圖重啟停滯的生產活動。 多年戰爭和經濟制裁陰影下,阿勒頗乃至整個敘利亞經濟凋敝、外匯緊缺。年輕勞動力大量外流,留下的人也很難找到合適工作。重啟生產,對工廠主而言,是血本不至無歸的唯一選擇;對工人而言,是養家飯碗。 “戰前這是家設備齊全的工廠,而現在我們面臨很多困難。因為修復成本高、生產節奏慢,有些損壞我們無力修復,但我們還在工作。”在工業區內一家紡織作坊工作的穆罕默德·馬沙基尼告訴記者。 作坊內部設施簡單,光線昏暗。炸彈轟出的洞口分布在墻面上,大的用塑料布稍加遮掩,小的則不做處理。十幾臺織布機、紡線機占據絕大部分空間,機器開動時,轟隆作響,地面震顫。 從外地返回后,馬沙基尼修復、替換了無法使用的機器,重新接來水電,購置原材料,又解決材料運輸問題,隨即復產。 機器運轉起來,電力供應又成了最大問題。“供電本應在2017年就恢復正常,現在都2019年了,還是沒有(供)電。”一家紡織廠廠主薩利赫·穆澤耶克說,他希望當地政府幫助解決供電問題。沒有公共電力供應,各家工廠只能自行負擔發電機和發電柴油,成本高昂,產能受限。 “供電是影響生產的主要因素,如果我們有(供)電了,生產就能百分之百恢復。”卡塔爾基工業區委員會主任阿卜杜勒-薩拉姆·穆澤耶克說,目前工業區產能僅為戰前五成左右。然而進入冬季,阿勒頗電力供應更加短缺,電網修復進展依舊緩慢。即便如此,約七成工廠主已返回工業區重新展開生產,能運轉的機器幾乎都開動了。 機器開動帶來外匯和工作機會,也編織著阿勒頗紡織業未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