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宣判首例生物基因技術藥物專利授權行政案件
2019-12-13 19:05:3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2月13日電(記者 羅沙) 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受理的首例生物基因技術藥物專利申請復審行政案件13日公開宣判。法庭宣布維持一審判決,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重新作出審查決定。 據介紹,該案涉及名稱為“結合分子”的發明專利申請。“結合分子”屬于單克隆抗體基因技術領域,單克隆抗體藥物在抗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具有顯著療效,市場潛力巨大。本案涉及的發明專利申請提交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后,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審查部門駁回了申請,申請人提出復審請求并修改了其權利要求,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后維持了原駁回決定。申請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判決撤銷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復審決定。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服原判,上訴至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指出,表面上看似顯而易見的發明事實上也可能具有創造性。面對客觀技術問題,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從現有技術中可以獲知的啟示原則上應該是具體、明確的技術手段,而不是抽象的想法或者一般的研究方向。脫離申請日時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實際認知,僅僅依據研究方向的一致性和本領域的抽象、普遍需求來認定現有技術存在技術啟示,容易低估發明的創造性。 專家表示,本案判決對于厘清創造性判斷法律標準、避免“事后諸葛亮”的思維誤區、充分尊重專利申請的實質貢獻具有重要意義。對于保證確有創造性貢獻的發明創造獲得授權、保護生物醫藥領域創新和研發動力,將產生深遠影響。 |
相關閱讀:
- [12-10] 最高法:行政機關違約 應充分賠償當事人實際損失
- [11-29] 紅牛系列商標案訴求被駁回 中國紅牛:將上訴至最高法
- [11-20] 最高法發布網絡犯罪報告 網絡犯罪案近三分之一涉及詐騙
- [11-19] 騙子如何“養豬”再“殺豬”?最高法揭秘“殺豬盤”騙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