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一農民告別打工謀生 返鄉當“羊倌”領村民“發羊財”
2019-12-19 15:30: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甘肅西峰一農民告別打工謀生 返鄉當“羊倌”領村民“發羊財” 中新網蘭州 12月19日電 (耿洋洋)冬日,寒風凜冽,田野里多了幾分清冷和沉寂。但走進甘肅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楊咀村德旺養殖合作社,羊棚在陽光下反著光亮,不時傳出幾聲羊叫,一番喜氣洋洋的熱鬧景象。 走近羊棚,羊只齊刷刷地從圈舍里站了起來,伸長脖頸,望著前來飼養的劉德榮,等到食料全部放好,爭先吃了起來。 很難想象,眼前笑容滿面、開朗樂觀的劉德榮,曾差點被生活壓垮。以前,劉德榮靠在西峰周邊賣衣服、開拖拉機等維持生計,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 2002年,在外謀生的劉德榮還欠下了8000元的外債。萬般無奈下,他貸款兩萬元,購買了100多只羊圈在了自家的后院里,并把自家的3畝多地全部種成了苜蓿,開始了養殖之路。 “打記事起,家里就有幾只羊,雖然不多,但跟著家里人喂羊,也算是有經驗。”劉德榮說,養羊以后,日子過得越來越好了。 2006年,一次偶然的外出機會,劉德榮發現每年到了秋冬季節,青海、西藏等地進入枯草期,藏山羊在缺乏飼料的情況下,價格比平日里低很多。他打起了“小算盤”:“如果把他們的藏山羊拉回家喂養,販羊的成本加上運費,成本比老家市場上購買便宜很多,育肥后,等到過年就能賣上好價錢。” 說干就干,打定主意的劉德榮,利用地區間的價格差賺到了第一桶金。“那時候,一年用不到200天的時間就能養上三茬羊,除過全家的開銷,年底光養羊就能收入六七萬元。”劉德榮回憶說,2009年春節前,他以平均每只170多元錢的價格,買了近400只小羊,年后以每只300多元的價格轉手售出,除去飼料、人工等費用,賺了2萬多元。 劉德榮萬萬沒想到,回家養羊的決定,成為了他人生的轉折點。2012年,在政府的幫助下,劉德榮拿出所有積蓄,并貸款100余萬元,成立了楊咀村第一個農民養殖合作社——德旺養殖農民合作社,開始形成了以販運+育肥+繁育為主的規模化養殖。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楊咀村成為了當地有名的“養羊村”,55歲的劉德榮更是村里的“羊司令”。 “有錢要大家一起賺。”除了自己致富,劉德榮還帶動村民們一起增收。今年34歲的劉軍恒,在劉德榮的幫助和帶動下,從在地坑院養殖到建羊舍,發展成了千只以上的規模戶。“我剛開始對養羊一竅不通,在劉德榮的幫助下,我學會養殖、防疫,還打通了販養渠道和銷售渠道,日子越過越好了。”劉軍恒說。 “10月底,我以平均700多元錢的價格購買了近2000只小羊養殖,等到明年3月份出欄,銷往福建、廣東等地,平均每只羊能賣2000余元,預計純利潤在200萬元。”提起今后的打算,劉德榮坦言,他將轉變養殖模式,投放生長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基礎母羊,幫助更多農民增收致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