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盜墓+倒賣“一條龍”大案破獲 36人被判刑
2019-12-23 15:02:05?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12月12日,安徽省淮南市謝家集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案進行了一審宣判,36名被告人被判刑。 從2016年年底開始,淮南警方陸續接到村民們報案,稱轄區的村莊和田地里經常出現奇怪的洞穴。 淮南市公安局謝家集分局刑警大隊民警 黃壯壯:到現場一看,很多地方站這放眼望去都是盜坑,非常震撼。盜坑的話一般的長度都在0.8米左右,寬度在0.6米,深度在2到3米。 考古專家介紹,淮南市謝家集區和壽縣一帶,在歷史上曾為春秋戰國時期蔡國、楚國的屬地,因此這里遺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跡和古墓群。2005年以來,當地經考古發掘的戰國至唐宋時期的古墓葬多達1000多座,未發掘的古墓葬更是不計其數。警方查明,大部分犯罪嫌疑人所居住的村莊,就分布在這些墓葬群周邊。這些犯罪嫌疑人先通過土質結構判斷墓葬的位置,入夜后進行盜掘。經過一年多的偵查,警方摸清了涉案的數個盜墓團伙的情況。2018年3月,壽縣、鳳臺縣、謝家集區公安干警展開抓捕行動,共抓獲了25人,此后警方循線追蹤,共到案46人。 淮南市公安局謝家集分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 李凱樂:我們抓獲的這些倒賣文物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開古玩店的,或者長期從事古玩買賣這個行業的。在收我們這些盜墓團伙盜掘的文物的時候,他們心里知道這些文物都是出土的文物,盜掘古墓葬的這些人在盜掘之前,他們就已經約定盜出來的文物要賣給他們。 今年2月,法院對該案公開開庭審理。今年12月12日,法院對案件作出一審判決。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邱某某、柏某等30名被告人分別結伙,多次到壽縣孔家山、唐山鎮、潛山縣余井鎮等地,用鐵鍬等工具盜掘古墓葬,共作案21起。經文物部門鑒定,被盜墓葬多為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墓葬。此外,李某某等6人以牟利為目的,多次收購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并欲倒賣獲利,公安機關在其店鋪或住處內,查獲并扣押了文物近千件(套)。 法院審理認為,邱某某等30名被告人分別結伙盜掘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墓葬,其行為均已構成盜掘古墓葬罪,判處邱某某等30名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兩年不等。李某某等6名被告人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經營的文物,其行為均已構成倒賣文物罪,判處李某某等6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三年至兩年不等,36名被告人還被并處數額不等的罰金。 被盜掘文物已全部移送淮南市博物館 記者從當地公安部門了解到,目前,警方查獲的被盜掘的文物,已全部移交到了淮南市博物館。 警方對倒賣文物的6名嫌疑人的店鋪進行了搜查,查獲了大量古文物,其中大部分都是盜竊古墓葬所得。經安徽省文物鑒定站鑒定,其中有國家二級文物14件,國家三級文物124件,一般文物近千件套。目前,這些文物已全部移交到了淮南市博物館。 淮南市博物館保管部主任 吳琳:未來我們準備把這批文物進行登記造冊,整理之后進行修復,請專業的團隊進行修復,修復完了之后會在博物館內進行展出,對公眾開放。(央視記者 吳俊) |
相關閱讀:
- [09-18] 公安部A級逃犯張世剛投案自首 涉組織盜墓倒賣文物
- [07-05] “盜墓黑幫”背后有保護傘 山西掃黑掃回一座博物館
- [06-20] “盜墓”改編混亂 淪為糊涂賬
- [06-10] 從西北盜墓頭子手中買贓,揣著明白裝糊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