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足球視而不見的最大盲區
2019-12-24 14:48:59?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培源 我來說兩句 |
校園足球的第一要義 2015年出臺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規定:“發揮足球育人功能……把校園足球作為擴大足球人口規模、夯實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基礎性工程……使參與足球運動成為體驗、適應社會規則和道德規范的有效途徑?!?/p> 開宗明義,校園足球首在教育,重在立德樹人。 因此,那些懂教育、把足球視作教育手段的校長,往往比那些喜歡足球、號稱懂足球的校長,更能做出校園足球的本色。 在南京雨花臺區,記者遇到好幾位這樣的校長。比如,岱山實驗小學校長郭衛星和梅山第一小學校長邱紅英等。校園足球對他們來說是教育工具,就像課間操一樣,要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他們重視班級聯賽甚于校隊成績。在他們的學校,記者看到的是全面參與足球活動、充滿活力的笑臉,而非進行有板有眼訓練、一臉沉重的校隊。 他們把校園足球辦得樸素扎實,從點滴入手,慢慢讓足球走進校園孩子們的生活,沒有那么多高大上的花樣。 郭衛星說:“搞校園足球難在校長的認識問題,出發點是什么。如果真是為了全部學生著想,那一點都不難,達到我們這個水平很容易。必須要明確一點:我們不是培養專業運動員,青訓不是我們的責任。學校是搞教育的地方,我們的任務是教育,利用足球對全體學生進行教育?!?/p> 梅山一小把班級聯賽做成了自己的“世界杯”,深得孩子家長的歡迎。記者趕去采訪時正好碰上他們舉行班級聯賽。一個孩子在比賽中摔倒,膝蓋擦傷。他的奶奶站在場邊鼓勵他說:“站起來男子漢!這點傷算什么!” 記者問校長邱紅英搞校園足球花錢很多嗎?她說:“不花什么錢啊。都是體育課的正常開支。就是需要我們老師要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但這能換來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很值得?!?/p> 踏實樸實,不重錦標,是南京雨花臺區校園足球的普遍特點。雨花臺區教育局副局長周文林說:“我們重視里子,不搞面子工程,對校園足球的考核很扎實,不務虛。學校校隊的成績不是我們的考核指標,我們對它們的成績沒要求,只要求普及?!?/p> 周文林說,雨花臺區凡是不搞班級聯賽的特色足球學校在考核時全部“一票否決”,絕不姑息。區教育局要求各學校要對班級聯賽形成文字、照片記錄,上傳到陽光體育班級聯賽云平臺進行展示,接受孩子和家長的監督。一旦發現作假,必被嚴厲懲罰。 “形式主義在我們的校園足球內沒有存活的空間。”周文林說,“現在孩子都非常喜歡班級聯賽,家長也支持,如不舉辦,他們肯定會反映上來?!?/p> 周文林毫不掩蔽問題。他坦承,在普惠理念的指導下,雨花臺區的小學校園足球開展情況令人滿意,但到了中學階段,校園足球遇到了他們教育部門目前無法掌控和解決的難題。 在雨花臺教育局的安排下,記者到當地的一所特色足球中學調研。那里的校長非常重視足球,但很多家長不支持,其中一些堅決要孩子放棄足球全力以赴地學習。 “我們有個初三學生,學習特別好,也很喜歡踢球,每到周五他都想跟校隊訓練,但他爸爸知道他那時會訓練,因此經常來監督他?!边@位校長說,“所以,他每次去訓練都要背個書包,里面裝著校服。如果遠遠看到他爸爸來了,他就趕快脫掉訓練服,換上校服,裝作沒有踢球的樣子?!?/p> 這位校長表示,體育,包括足球在內,是為培養健全人格服務的。但我們很多家長對于“健全人格”這個概念沒有清晰的理解。他們只看重分數。他說:“校園足球已成社會意識與體育價值交鋒的焦點。”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不僅很多家長對于校園足球存在誤解,很多校長甚至地方教育部門官員也存在理解偏差。這是中國校園足球目前存在的最大盲區。形式主義等困擾校園足球的問題,與此關系很大。 武漢市硚口區體衛藝站站長黃紅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對于足球的認知盲區,是我們和歐美國家足球差距的根本所在。 他說:“我認為,與足球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足球差距最大的不是技術,不是體能,而是對足球的理解。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如果我們校園足球理念錯誤,會導致整個價值觀、理論和實踐體系出現重大偏差。” 黃紅兵說,中國足球缺少健康的文化,要培育一種文化,就必須摒棄任何的功利思維。他認為,中國足球文化要從校園足球建起,創始之初千萬不要植入任何的功利基因。 拔苗不能助長,水到自然渠成。黃紅兵提倡一種“有溫度的足球教育”,把足球還給孩子,讓孩子們有地方踢球。他介紹,自校園足球計劃啟動以來,硚口區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修建球場?!艾F在我們硚口區幾乎每個學校都有場地。”他說。 武漢硚口區新合村小學自1966年起就開展校園足球,培養了37名國腳、200多名專業運動員。但在這兩個光鮮的數字背后,他們有難言之隱。 “我們以前有個學生小學畢業后進入體校,入選國少隊,走專業道路。”新合村小學的一位老師說,“這個學生后來沒踢出來,進入社會,結婚生子,女兒也在我們學校上學。他堅決不讓孩子踢球。他對我說,‘老師,從咱們小學畢業后,我一直在搞足球,結果什么像樣的東西都沒學到,腦子里裝的還是您教我的那些東西。我絕不讓孩子再走我的老路了。’” 新合村小學現在旗幟鮮明地提出他們的理念:我們搞校園足球目的不是培養足球運動員,而是育人。通過足球,培養孩子們健全人格、團隊意識和拼搏精神。 不過他們因此不得不一次次地面對尷尬?!拔覀兊男@足球內涵改變后,校隊成績不如以前。我們隊成績不好,某些領導聽了后很不痛快,問我們為什么做不好。這給我們帶來不少壓力。”這位新合村的老師說。 關于校園足球的主旨,有關部門三令五申,媒體反復呼吁,但不少地方置若罔聞,錦標主義大行其道。我們發起校園足球的初心,正在變成一個大家視而不見的最大盲區。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如何制定科學的考核標準,是現在校園足球面臨的主要難題。錦標考核背離校園足球的主旨,只會帶來戕害;需要淡化校園足球比賽的成績,可把成績視作一種榮譽,務必與政績脫鉤。(未完待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