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中院依法審判31人涉黑案
2019-12-26 07:00:56? ?來源: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不枉不縱 張家口中院依法審判31人涉黑案 □ 本報記者 蔡長春 □ 本報見習記者 郝雅欣 上午9時30分,隨著河北省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一庭庭長尹力民敲響法槌,一起31人涉黑案的審判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據了解,被告人馮某等31人犯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聚眾斗毆罪、尋釁滋事罪、故意傷害罪、詐騙罪、敲詐勒索罪、非法持有槍支罪、強迫交易罪、非法占用農用地罪、故意毀壞財物罪、妨害作證罪、盜竊罪,張家口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其提起公訴。 《法制日報》記者近日旁聽此案庭審時注意到,整整4天的庭審過程中,張家口中院充分貫徹寬嚴相濟的基本刑事政策,嚴格遵守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黑惡犯罪不枉不縱,始終嚴格依法進行審理。 “我們始終堅持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注重發揮法治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保障和引領作用,嚴格依法審理涉黑涉惡案件?!币γ駥τ浾哒f。 為充分保障被告人辯護權利,法庭嚴格落實刑事辯護全覆蓋的政策指引,通過與當地司法局協商,張家口中院對13名沒有聘請律師的被告人全部指定了辯護律師。加之有的被告人一人聘請兩名律師等情況,本案最終有37名律師出庭。 庭審過程中,法庭充分尊重和聽取律師的辯護意見,對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起到了有效保障作用。 考慮到案件出庭人數眾多,尹力民等人提前對法庭進行了精心布置,以求能容納下如此眾多的被告人和辯護人到庭,對被告人、辯護人的訴訟權利予以充分保障。 “我們嚴格履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相關程序,準確核對被告人身份,告知各方有關權利義務,告知公訴人員、審判人員、辯護人員申請回避等權利?!币γ裾f。 4天的庭審中,所有證據都經過當庭舉證質證,被告人和辯護人對法庭陳述的每份證據都充分發表了意見,法庭認真聽取,作為裁判時的依據。 記者注意到,為更好地展示相關證據,審判庭內專門設置了兩塊電子屏幕,將公訴人的舉證內容實時進行展示,讓現場旁聽人員一目了然。 辯論階段,法庭充分保障被告人和辯護人充分行使自己權利,允許辯護人在合情合理范圍內充分表達觀點。 其間,案件第一被告人馮某的辯護人的有效辯護時間長達兩小時, 尹力民和審判員始終認真傾聽,只在個別重復等環節上進行適當提醒,基本未予打斷。 尹力民告訴記者,由于該案件涉及罪名較多,案情錯綜復雜,經當庭合議后,法庭認為這個案件不適合總結爭議焦點,否則很可能限制了被告人和辯護人的發言范圍。 于是,從案件特殊性考慮出發,為了更好地讓各方表達自己的意見,法庭在第二輪法庭辯論階段沒有總結焦點,而是讓被告人和辯護人陳述他們所認為的焦點問題,法庭有疑問再另行詢問,最后由公訴人作總結答辯和反駁,以此保證各方都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法庭還根據‘兩高兩部’《關于辦理黑惡勢力刑事案件中財產處置若干問題的意見》,依法對涉案財物進行了合理有效判決。”案件審判員、張家口中院刑一庭副庭長董一凡補充說。 不僅如此,庭審期間,張家口中院還為該案配備了相應的醫護人員,他們在審判庭外的獨立房間內全天候提供醫護服務,一名被告人血壓幾度不穩,得到了醫護人員的有效救治。 “法庭從程序和實體兩個方面全面充分保障好各方權利,實現了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币γ窀嬖V記者。 最近,張家口中院公開開庭宣判這起31人涉黑案。當地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法院司法監督員和新聞媒體記者及被告人親屬80余人旁聽了宣判。 “31名被告人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案件審判工作總體上達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尹力民說。 記者點評 □ 蔡長春 為沒有聘請律師的被告人指派辯護律師、對法庭進行精心合理布置、庭審中充分保障被告人和辯護人的訴訟權利……張家口中院所做的每一項工作,都彰顯了法治精神,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細微之處見真章。在庭審過程中,張家口中院以電子大屏的方式向旁聽人員展示案件證據,進一步強化了證據展示效果??紤]到被告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提前為其準備好醫護人員的周到服務,這種做法體現了法治的人文關懷。 涉黑涉惡案件往往牽涉面廣、影響力大。法院依法辦案,嚴格遵守刑法和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對被告人予以公平公正的合理判決,以此達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從而確保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始終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行。 |
相關閱讀:
- [12-25] 公安部對30名重大涉黑涉惡在逃犯罪嫌疑人發出A級通緝令
- [12-25] 湖南省張家界一起42人涉黑案一審公開宣判
- [12-24] 敲詐漁民、強收保護費…山東警方破獲多起海霸涉黑案
- [12-20] 拉薩2019年偵破7個涉黑涉惡集團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