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切不可“貪熱” 專家提示警惕“吃出來的癌癥”
2020-01-02 07:31:3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記者 王秉陽) 近日較強冷空氣來襲,天寒地凍。許多人偏愛吃火鍋、紅薯等抵御嚴寒。專家提示,長期的過熱飲食習慣可能造成口腔和消化道損傷,提升罹患口腔癌、食管癌的風險。 “口腔黏膜燙傷多由急食導致,口腔黏膜是我們口腔的第一道防線,雖然它對高溫不敏感,食物、飲料在四五十度時也感覺不到燙。但是口腔黏膜不耐燙,遇到高溫容易燙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急診綜合診療中心副主任醫師周建說,口腔黏膜的耐受溫度約在50-60℃,當吃東西感覺燙時,食物溫度一般可達70℃,容易導致口腔黏膜被燙傷。 此外,過熱的飲食還會經過食道,食道表面的上皮細胞比口腔的還要嬌嫩,口腔無法耐受的高溫食物,更會損傷食道。國家癌癥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勇表示,65℃以上的食物就可能損傷到消化道黏膜。“我們消化道的溫度約為37℃,食道最高耐受的溫度是50-60℃。而火鍋的湯料溫度可達120℃,剛沏好熱茶溫度約為90℃,都遠超食道的耐受溫度。”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稱,超過65℃的熱飲有可能會增加食道癌的患病風險。李勇說,過燙的食物在經過食管時,會燙傷黏膜上皮,導致破損、潰爛、出血。如果經常食用燙食,這些部位就會反復受傷,反復受到不良的刺激,長此以往很可能出現病變甚至癌變。 專家表示,長期食用65℃以上的飲食,會破壞口腔黏膜、食管黏膜的細胞,可能增加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的風險。冬季飲食切不可“貪熱”,建議安全的進食溫度是10-40℃。 |
相關閱讀:
- [12-12] 臺研究:中年男女西化飲食 肥胖風險增3到6成
- [10-02] 國慶長假出游如何吃得“放心”?請帶上這份飲食指南
- [09-27] 人民財評:70年飲食之變,中國越來越“健康”
- [09-08] 白露飲食習俗有何講究?吃秋梨潤燥 釀“白露米酒”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