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專家:對沙漠蝗應做好實時監測應對準備
2020-02-17 17:13:0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2月17日電(記者 董峻) 針對非洲暴發沙漠蝗災以及對我國可能產生影響一事,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17日表示,沙漠蝗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可能性極小,但如果境外沙漠蝗得不到控制,夏季進入我國境內的概率將升高。 沙漠蝗蟲被認為是最具破壞力的遷徙性害蟲之一,每天可以隨風飛行150公里,存活時間3個月左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近日警告稱,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境內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約3600億只,“非洲之角”的糧食安全面臨嚴重威脅。今春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越冬蝗卵孵化,擴散為害區域可到達緬甸西南部。 張澤華說,我國西藏自治區與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邊境接壤區域為沙漠蝗擴散區,由于環境、氣候、食物的局限,對我國境內農業生產威脅不大,由于青藏高原的阻隔,直接遷飛進入我國內陸地區的可能性極小。 據他介紹,我國有1000多種蝗蟲分布,可形成災害的蝗蟲有50多種,曾對我國糧食生產和草原區生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目前我國已經形成成熟的蝗災防控應對機制,建立了國家四級蝗蟲監測預警系統和蝗災綠色可持續防控技術體系。 張澤華同時表示,5月份為沙漠蝗成蟲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橫斷山脈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云南境內可能性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制、災害持續暴發,6、7月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概率將升高。 張澤華等植保專家提出,有關部門應協調不同省區統防統治,在可能遷入的區域進行實時監測,做好藥劑和施藥設備儲備。同時,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分享災情情報,協同防控;研究進入我國的可能遷飛路線、落點區域、發生規律和防控方法。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