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攸關國家安全 相關立法急需補短板
2020-02-18 06:37:56?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生物安全”有多重要?我們再次感受到了 “生物安全”,一個在輿論中稍顯陌生的概念近日成為焦點話題。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將生物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推進生物安全立法填補法律空白,中國已然在布局國家生物安全的“防火墻”。 地位提檔升級 “生物安全”離我們生活很遠嗎? “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上的這些重要表述備受矚目。 此次會議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的特殊背景下,可謂將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不過,對普通公眾來說,“生物安全”更像是個學術概念,似乎跟生活離得很遠,更難理解“生物安全”跟“國家安全”的關系。 “生物安全概念很廣泛,他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屬于國家資源安全的一個構成部分,其中首要關注的就是生態安全,含義就是敬畏自然、敬畏生物,使各種生物處于一種自然的安全狀態,保持生物物種的延續性和多樣性。”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師協會常務副會長董家鴻對中新網記者表示。 看似宏大抽象的概念,如果細化到具體的事例,大家或能更直觀感受到,它離我們一點不都不遠。 例如,出國不能隨便攜帶未經檢驗檢疫的動植物產品入境,再如一場非洲豬瘟疫情對于肉價以及整個市場供應的影響,又如從非典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切身威脅與影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民眾健康產生巨大威脅,對經濟社會帶來重大負面影響,這些重大新發傳染性疾病疫情也在生物安全的范疇內。”董家鴻表示。 生物安全概念離我們有多近?有評論稱,譬如看似不起眼的一餐“野味”,就能打破平衡,造成病毒從特定動物到人的傳播,導致疫情暴發。 戰略性課題 生物安全攸關國家安全 “21世紀將是生物學的世紀”,對于生物研究和生物安全的戰略意義,學術界早有預言。 然而,生物恐怖襲擊、生物技術誤用謬用、新發重大傳染病疫情……進入21世紀,一系列猝不及防的挑戰,讓全球生物安全形勢日益嚴峻。 這些年來,聯合國通過《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等國際公約,努力架起生物安全的全球防線。 當一些只曾在科幻電影里出現的“人類威脅”,正越發向現實瞄準,各國也紛紛把生物安全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 董家鴻舉例,美國圍繞他們的生物盾牌計劃、生物監測計劃和生物傳感計劃,部署了系列具有國防和軍事意圖的科技項目,在疫情處置和生物反恐當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德國將傳染病定性為國家安全威脅,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還把安全國防的部門納入到公共衛生體系當中。 “許多國家都把生物安全納入到國家安全戰略中,比如建立軍隊相關機構為主的生物防御體系,這就是從國防和軍事角度積極占領戰略制高點。”董家鴻說,生物安全實際上還涉及軍事方面的生物武器,包括基因武器和微生物武器等,這就直接關系到了軍事和國防安全。 可見,生物安全威脅的影響,已從關系民眾健康,拓展為攸關國家安全和戰略利益。 最現實的威脅 棘手挑戰:傳染病疫情、生物技術應用 中國將生物安全提檔升級,納入到國家安全體系,不僅是中國的重大戰略安排,也具有全球意義。 去年12月,學習時報曾刊載題為《面向2035年的國際生物安全形勢》的文章。文章提出,短期內,生物安全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生物襲擊威脅、新發突發傳染病、兩用技術風險等棘手問題。 其實,這些生物安全的棘手問題,我們一點都不陌生。 就中國而言,從非典到新冠肺炎,兩次疫情帶來的教訓深刻、代價沉重。 而這些年,非典、甲流、高致病性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征、埃博拉、新冠病毒……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在全球化背景下,迅速成為人類共同的威脅,各國都難以獨善其身。 另外,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顛覆性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也使生物安全形勢愈加嚴峻。 “現在生物技術在農業、醫療等很多方面都有應用,但科技本身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用不好可能危害深遠,威脅國家安全甚至整個人類。此前關注度極高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就是很危險的生物技術應用事件。”董家鴻說。 董家鴻表示,一個國家如果出現生物安全問題,將會嚴重影響到民眾健康、經濟運行、社會秩序等各個方面。 制度“防火墻” 戰“疫”之下,生物安全立法急需補短板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無論是專業群體還是社會輿論已在討論:如何從制度體系層面早日筑起筑牢生物安全的“防火墻”。 2月14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也提到,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針對中國的生物安全立法,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和二次會議期間,就有214位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七件相關的議案。 2019年國家層面正式啟動生物安全法的立法進程,當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生物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審。 這部旨在填補領域空白的法律草案,立法思路即: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是總體要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是根本目的,保護生物資源、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防范生物威脅是主要任務。 有評論認為,經此一“疫”,在生物安全法草案的后續審議中,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短板、不足,必然會在法律框架中急補短板。 “我們國家經歷過SARS,在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巨大資源,應該說我們這個體系是有優勢的。這次疫情的發生,其根因在于我們傳染病應急防控系統上的漏洞和短板。” 董家鴻說。 董家鴻表示,應該以深入檢討此次疫情應對中的問題為基礎,充分認識生物安全對民眾健康、國家安全和人類發展的重要性。加快國家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升生物安全方面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構建新型生物威脅防御體系,健全重大傳染病應急防控體系,有效保護國家免受生物威脅的損害。 作者:闞楓 |
相關閱讀:
- [02-16] 【地評線】金羊網評:不斷提升國家生物安全治理水平
- [02-16] 【央廣時評】用科技創新筑牢國家生物安全防線
- [02-16] 升至“國家安全”高度 生物安全立法進展如何?
- [03-19] 《生物安全與生物安保雜志》在京舉行發布儀式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