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的出入證:會成為時代記憶吧?
2020-02-19 06:41:51? ?來源:中新網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這可能是我拿證最多的一年,因為我收獲了各種出入證。” 疫情期間,許多小區、村莊、街道實施封閉管理,“出入證”一下子成為了許多人的生活必需品。憑證出入的人們,隱約找回了當年憑校徽入校的感覺,又仿佛回到了糧票時代。 多地推出入證 ——你那里辦證了嗎? 初代型出入證 最開始,許多出入證還靠手寫。門崗大爺一張一張寫,一張一張發,誰出去給誰一個,沒有這個就別再進來了。 門崗大爺:防疫工作挺累手啊。 簡約型出入證 后來,印刷設備跟上了,一張紙片簡單環保,各種身份、房號信息的表示也更加全面了。有的一張卡管整個疫情階段,有的出去一次就要來一張。 名片型出入證 現在出門不發名片,要發出入證了!彩色印刷更加高端耐用,一躍成為身份的象征。 打卡型出入證 仿佛老式的上班打卡表,出入小區也有了上班的感覺。 設計型出入證 小小一張出入證,請來三位古人坐鎮。 設計得也是十分有心了。 還有的在圖樣上下了功夫。 “東柿社區”當然要有柿子,出入證也融合了小區特色。 會議型出入證 有的出入證設計得十分高大上,仿佛要參加重大會議。 分類型出入證 上海顧村鎮實行的“分色管理法”小區出入證制度,分類管理一目了然。 對全家未離滬的發放綠色卡,對非重點地區外省市來滬人員發放黃色卡,對除湖北外的重點地區外省市來滬人員發放粉色卡。 硬核型出入證 正面看起來平平無奇,但反面的“溫馨提示”卻十分硬核。 看上去只是簡單的文字和提示,但仔細一看角落里的配圖,竟然是護士在暴打病毒! 土豪版出入證 山東濟南一村莊將出入證加入了獎勵制度,每戶3天一張出入證,如果6天村民沒有外出,則可以兌換米和面。 這樣的“不差錢”的地方也不止一個。 此舉一出,可以更好地起到控制人員流動的作用。 不是頭一次 ——抗擊非典的經驗傳承 看完了各式各樣的出入證,網友們紛紛感嘆:“十分具有收藏價值。”“留好了,多年之后大概會成為傳家寶。” 但其實,出入證的大規模使用并不是頭一次。在此前的非典時期,許多社區就已經開展了這種“憑證出入”的模式。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東王莊社區書記孫衛華介紹,制作臨時出入證正是當年抗擊非典的經驗。東王莊社區從1月28日就開始制作臨時出入證,也是此次疫情中較早開啟出入證模式的一批。 “前幾天回爸媽那兒,辦的出入證還沒用呢就被爸爸弄丟了。然后,他從柜子里翻出來17年前非典那次小區給辦的出入證,遞給我讓我用。”來自北京的薛迪已經擁有了一個“傳家寶”。她調侃道,箱子底再壓一年,這證就“成年”了。 “經歷了兩次之后,真的覺得人生無常,從沒想過這輩子竟然又發生了這樣的事。”第二次“見證歷史”,薛迪這樣感慨:“當年我正好大學畢業找工作,記得每個小區都辦出入證,每個街道都有黨員戴著紅色的袖章把守。” “不過相對來說,北京今年小區的管理好像還是比較人性化,沒有感覺到太多的不便和禁錮。也是因為現在大家信息比較發達,主動不出門,待在家里了。” 都是出于防疫的需要,都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薛迪覺得,不管是在17年前還是今天,自己和家人都能理解這種“小小的不便”。 出入證升級“健康碼” ——保護安全是核心 疫情防控措施在不斷升級,出入證也在不斷升級。 2月17日,杭州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通知,今日起杭州在全市公共場所及公共交通工具上啟用“杭州健康碼”掃碼認證功能。認證結果為綠碼的即能通行;認證為紅碼或者黃碼,則須按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置。老年人、小孩等沒有智能手機、支付寶而未申領到健康碼的群眾,可憑通行證等其他有效證件正常通行。 據了解,在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下,支付寶正基于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加速研發全國統一的健康碼系統。截至發稿時,該全國健康碼已經陸續落地,浙江、海南、四川等省已實現全覆蓋,為精準防疫,復工復產提供便利。 不管是“出入證”還是“健康碼”, 核心都是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 你的小區有出入證嗎? 你愿意接受健康碼嗎? 多年后再翻出, 回首這段歲月, 將是怎樣的心緒? 作者:左宇坤 |
相關閱讀:
- [02-19] 公安民警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嚴禁過度執法
- [02-19] 對當前疫情熱點與疑問,鐘南山摘下口罩這么說
- [02-18] 共同抗疫—南詞說唱《“舉報”電話》
- [02-18] 甘肅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累計報告91例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