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如何保障供應安全處置 這道題,基層干部用心答
2020-02-19 06:48:49?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口罩作為重要防疫物資,如何保障供應、安全處置—— 這道題,基層干部用心答 核心閱讀 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口罩作為重要的防疫物資為千家萬戶所關注。社會對口罩的需求如同考題,檢驗著廣大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的擔當、能力和作風。從協調生產保障供應、監管市場穩定價格,到科學分發、規范處置,基層干部在各項環節、不同崗位忙碌著、努力著。 協調生產 一家口罩廠里的新面孔 升欣(上海)紡織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廠房里,最近來了不少新面孔。 這家位于上海市金山區張堰鎮的企業,主產口罩,醫用、民用都有。春節以來,工廠的燈光就沒熄滅過。 張堰鎮副鎮長沈毅是新面孔中的一個,從大年三十開始,他每天都到廠里來“打卡”;任務就是為口罩廠生產解決問題。 廠里的工人大半過年回家,口罩產量上不去,咋辦? 沈毅立刻向組織反映,張堰鎮黨委號召全鎮黨員們來志愿幫工。于是,張堰鎮各機關單位每天至少組織6名青年黨員到廠幫助生產。 24小時工作制,兩班倒,沒有嚇倒習慣坐辦公室的年輕人,廠里的產量迅速攀升,很快達到一天10萬件;然而,機器卻吃不消了。 “一個氣動工具出了問題,生產線停了。”看著停擺的生產線,沈毅急得冒火,“工廠說,本來是個小問題,但現在負責后期修理的公司還沒復工,愣是修不了。” 怎么辦?沈毅琢磨了琢磨,決定向鎮里的企業家微信群求助。“我把氣動工具的照片一拍,發到群里,立刻有人給聯系上一家距離不遠的氣動工具生產廠。第二天早上就派了工程師來,生產線很快恢復了。危難時刻,大家都有大局意識。”沈毅打心底里感激。 眼看著醫用高級別N95防護口罩短缺,能不能再上一條N95口罩的生產線? 醫用N95口罩屬于醫療器械,生產許可有復雜的行政審批環節,沈毅和同事從鎮里的工業園區管理公司選派一位資深經理,全程跟進行政審批訴求,表格、文件全部準備好,“企業只要填一些必要信息就行”;同區、市兩級醫療器械管理和市場監督部門積極溝通,行政審批全部走應急通道,即來即辦;尋找廠房,兩天時間就在園區找到一個符合生產條件的潔凈車間,設備到位立刻就能生產送檢…… 沈毅說,這個關鍵的時候自己是隨叫隨到,盡量滿足企業生產需求。 原本需要較久才能上線生產的N95口罩,預計2月下旬就能開工,一旦送檢合格,就能上市。“到時候,我就要去兩個廠里‘打卡’了。”沈毅說。 預約購買 一個小程序的投放探索 前幾天,廣州市天河區市民方圓收到網購的5個口罩,“開始上班了,口罩也正好收到了,沒有去外面排隊購買,更安心。” 幫助方圓買口罩的,是廣州市政府1月31日上線的“穗康”小程序,以及圍繞這個小程序實行的實名預約、快遞到家體系。 怎樣預約?通過手機線上預約最好;用什么平臺?臨時搭建新平臺肯定來不及,萬一承載量不夠,一上線隨時會“秒崩”。反復考慮,有關部門牽手騰訊公司,通過小程序開通口罩預約購買,于是就有了“穗康”小程序。 作為廣州市防控物資戰略儲備單位業務組成員,來自國企廣藥集團的干部郭曉玲在一線親歷了口罩通過小程序分發到戶的全流程。 平臺上線當晚,實行的是“線上預約,門店自提”。很快,郭曉玲就看到不少網友發牢騷,“明天到店,一個個核對預約號,一個個付款,不是一樣造成排隊聚集?” “領口罩的門店,第二天一早果然排起長龍。”郭曉玲回憶,見情勢緊急,我們立即向市有關部門建議,火速形成政府決策:“叫停門店自提,實施快遞到家”。 快遞到家能夠減少人員聚集,但對運營方來說,包裹分揀、包裝壓力陡增。“人手不夠,總有辦法:倉庫樓上,就是廣藥集團曾經的職工宿舍樓,里面住著不少退休職工。”郭曉玲一個個發微信,一下搬來七八個“救兵”,大家每天忙到凌晨兩三點,總算把開頭最難的那幾天給扛過去了。 雖然還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小程序還是獲得了不少市民點贊。“比起在外面聚集排隊增加傳染風險,還是開通了一個可以安全買到口罩的渠道。”方圓說。 郭曉玲坦言,現在,市民反映最大的問題,還是口罩供給不足,預約成功率不高。相信隨著企業紛紛開工復產,產量會很快提上去。 嚴查漲價 一張30萬元的罰單 “我剛在西柿路一家藥店買了口罩,要30元一只!價格也太高了,你們快去查查吧。”前不久,南京市民王女士就自己的遭遇在市場監管局12315熱線中抱怨道。 接到線索后,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王永年帶著板橋分局的兩名執法人員,立即趕往現場檢查。 “你們來查什么?”一名當班的銷售員略顯緊張地說,“我們都是正常進貨、正常銷售,沒有違法行為的。” “30元一只的價格是怎么定的?它的進貨價是多少?”王永年指著貨架上一款口罩問。 “這是我們總部制定的銷售標準,如有問題需要和總部聯系。”銷售員似乎早有準備。 王永年一邊記錄現場情況,一邊要求藥店將進貨票據調出來。進貨單顯示:這款口罩進貨價只有7.8元/只。 “提價率為284%。”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價格科科長周雪松介紹,藥店這一行為涉嫌哄抬價格。 據了解,這款口罩上架兩日即售罄,共售出680余只。執法大隊現場取證、固定證據后,決定按照程序啟動立案,并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查處情況。經過幾天的調查取證和分析研判,雨花臺區市場監管局對該藥店擬作出罰款30萬元的處罰決定。 江蘇省市場監管局局長朱勤虎介紹,該局密切關注防控新冠肺炎相關醫藥用品市場價格和糧油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波動情況,對趁機跟風漲價、哄抬價格等擾亂市場秩序的價格違法行為,從嚴從重從快立案查處,并及時公布曝光典型案例。 規范處置 一只廢棄口罩的收運之路 用過的口罩,從丟棄到銷毀,分幾步? 這個問題,陳壽江最清楚。 陳壽江是遼寧沈陽皇姑區創衛辦副主任,從春節到現在一直忙著廢棄口罩專用桶消毒、收集、處理情況的專項檢查。 “居民從家里拿出來的廢棄口罩,要裝在塑料袋里,投放到專用垃圾桶內。我們在桶的正前方貼上標識,編上序號,固定責任人。桶蓋頂部開個小口,避免居民開桶蓋的接觸和病毒外溢。”陳壽江說,為了防止二次販賣,也為了減少值守人力,每只桶還都加了鎖。 推廣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之初,居民混投現象時有發生。于是,陳壽江帶領督察組人員和環衛部門的干部職工開始了對環衛工人的培訓,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宣傳疫情防控知識。 現在,環衛工人們每天多了項任務——給園區內居民做宣傳工作,引導居民將用過的廢棄口罩投放到專用回收桶內,防止發生二次污染。 廢棄口罩回收后,怎么保證無害化處理? 前不久,沈陽市制定了《關于規范處置生活源廢棄口罩的工作方案》,利用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搭建了一條生活源廢棄口罩安全規范閉合的收運鏈條,還在全市居民小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共機構等區域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回收桶。每天每隔兩個小時,志愿者都要給垃圾桶噴一次消毒水,由環衛專用的口罩回收車進行集中收集送到垃圾處理廠焚燒。 截至2月18日,全市已設置廢棄口罩專用設施20394個,全部編號實名制管理,建立廢棄口罩投放、收運登記制度,已累計收運、焚燒處理生活源廢棄口罩3783.83公斤,約54.05萬只。 (本報記者巨云鵬、賀林平、姚雪青、辛陽、胡婧怡) |
相關閱讀:
- [02-19] 河南鄭州:2月19日起可網上預約一次性口罩 單價0.8元
- [02-19] 手機地圖應用構建防疫“保護圈”可及時查詢
- [02-19]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妻子捐獻血漿
- [02-19] 疫情期間養老金新政:晚辦退休手續可補發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