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試驗有何進展?權威部門回應疫情防控民生關切
2020-02-26 06:57:5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 題:快速檢測試劑產能怎樣?新藥試驗有何進展?民生產品如何監管?——權威部門回應疫情防控民生關切 新華社記者 再添3種診斷試劑,新藥臨床試驗有序開展,對哄抬物價保持高壓,記者在2月25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目前已經有10個診斷檢測試劑獲批上市,瑞德西韋藥物已獲3項專利授權,4500多家企業因哄抬口罩價格被予以查處。 再添3種診斷試劑 醫用物資持續擴產能 能否快速診斷,對控制疫情十分重要。“在前期批準七家企業的核酸診斷試劑基礎上,2月22日又應急批準了三家診斷試劑的三個產品,一線快速檢測的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顏江瑛帶來了好消息。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湖北和武漢一些重要醫療救治設備和物資還處于緊平衡狀態,加快應急審批和生產調配刻不容緩。 位于深圳坪山區的深中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飛速運轉的生產線上忙碌。 從除夕至2月24日,這家公司12條口罩生產線火力全開,累計生產口罩790萬只,已為深圳、武漢等地提供口罩600萬只。 短期看,口罩是這次抗擊疫情的“盾牌”,每多生產一個、多采購一個、多轉運一個,抗擊疫情就多一顆“子彈”。 據介紹,截至2月24日,醫用防護服日產量已經達到了33萬套,醫用防護口罩日產量達到了84.4萬只,核酸檢測試劑的產能每日可以達到170萬人份,抗體檢測試劑的產能每日可以達到35萬人份。 作為抗擊疫情之“矛”,保護群眾健康之“盾”,當前一些地區的口罩供應有所緩解,但一些地方還是“一罩難求”。 對于這一問題,顏江瑛表示,正在加快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生產企業注冊、生產許可發放,全力支持企業保障防疫所需。 截至2月24日,全國共有醫用防護服醫療器械注冊證134個,醫用防護口罩注冊證84個,醫用外科口罩注冊證225個,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注冊證396個。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抓好疫情防控所需藥品醫療器械的應急審批工作,并加強產品上市后的監管,在保供應的同時守護藥品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顏江瑛說。 瑞德西韋已獲3項專利授權 另有5項正在審查過程中 有效藥物是防控疫情的制勝武器,在多輪篩選的基礎上,瑞德西韋、磷酸氯喹、法匹拉韋等一批藥物進入臨床試驗。 “吉利德公司在中國申請了有關瑞德西韋藥物的8項專利,其中3項已經授權,5項正在審查過程中,保護范圍涵蓋化合物、制劑和相關制造方法、用途等。”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介紹,瑞德西韋正在武漢多家醫院進行臨床試驗,將于4月27日公布試驗結果。 藥品作為特殊的商品,與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何志敏說,鑒于瑞德西韋目前正在臨床試驗階段,國家知識產權局非常關切它的有效性、安全性,非常期待能夠盡快出現一批包括瑞德西韋在內的能夠對新冠肺炎治療產生積極療效的藥品,也包括老藥的新用途。 對哄抬價格出重拳 全力保障民生物資供應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唐軍給出了一個數據——截至2月24日,對哄抬口罩價格的4500多家企業予以查處。 “對于其他醫療防護用品和關系民生的重要商品,正在立案的有11000多家。”唐軍說,電商平臺也在把好價格關,據初步了解,電商平臺下線了20多萬只價格異常的口罩,涉及36000多戶門店。 在對哄抬物價重拳出擊的同時,食品等民生物資供應情況如何? 據介紹,市場監管總局1月29日以來開展了“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行動,目前已有7324戶企業參加。其中,超市行業開工復業的已經達到98.9%,食品行業復工復產超過了70%。同時,電商平臺加強信息統籌和交易撮合,及時準確連接供需兩端,有力保障有效供給。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經營司稽查專員陳谞表示,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提供許可延長、加速審批、網上審批等支持。 監管部門還將指導和支持食品龍頭企業發揮網絡電商平臺的突出作用,探索開展“無接觸交易”和配送模式的商業推廣,營造更加健康的食品消費環境。鼓勵電商平臺實施更大幅度的減免優惠措施,給廣大消費者和平臺商戶帶來更多實惠。(記者劉奕湛、姜琳、劉慧、王優玲、屈婷) |
相關閱讀:
- [02-26] 內蒙古累計撤除560處公路防疫站點
- [02-26] 甘肅無新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 累計91例
- [02-26] 多省下調應急響應等級 落實差異化精準防控策略
- [02-26] 9家機構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提出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建議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