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快評 | 一夜之間卡口全撤、小區全開,有些地方步子邁得太大!
2020-02-26 07:05:5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最近,湖北以外新增確診人數已降至個位數,全國越來越多小區、村莊、道路卡口開始解封。然而,有些地方解封節奏過快、方式過于“一刀切”,存在從嚴防死守轉為“陡然降壓”的傾向。“衛健局局長急死都沒用,因為地方領導已經決定放開管控。”這種現象可能向公眾釋放錯誤的疫情信號,給基層防控帶來新問題,甚至導致功虧一簣。 當前,廣東、江蘇、山西等地已將防疫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云南、甘肅、貴州、遼寧等地已調整為三級響應。但是,絕大多數地方的一級響應尚未解除,而且新冠病毒比較“狡猾”,仍要因地制宜、分區分級執行“內防擴散,外防輸入”的防控策略。 但記者調查了解到,有的地方頭天還嚴防死守,第二天卻集市人頭攢動,最可怕的是很多人不戴口罩;有的地方頭天只有一個出入口,外來人員嚴格登記,但第二天所有路口解封,人員情況難再掌握;有的小區頭天還在嚴格測溫,第二天所有出入口打開,防控措施大都消失或打折扣…… 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固然重要,但須臾不能忘記“有序”二字。尤其對疫情相對比較嚴重的地區,從嚴防死守到“陡然降壓”的冒進,可能會讓此前的戰“疫”前功盡棄?!霸诠残l生安全防范上,向來是政府緊一寸,公眾未必緊一寸;但政府松一寸,公眾就會松一尺。”一些基層干部的擔憂值得重視。 2月21日,河南鄭州,知名胡辣湯店“方中山”恢復營業,人山人海的排隊場面讓網民調侃這是“用生命在喝胡辣湯”。 解封步子邁得太大,可能會釋放錯誤的疫情信號。商場扎堆聚餐、網紅店重現排隊長龍、小區里三五成群聊天、不戴口罩趕集……近期這些放飛自我的現象,就與有些地方釋放的“信號”有關。24日,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緊急宣布,此前“放開離漢通道”的通告無效,應該也是要避免傳遞錯誤信號。當前,很多人已經在家憋了一個月,出門聚餐聚會的興致很高,一旦解讀到“全面解封,隨意進出”的錯誤信號,后果不堪設想。 解封步子邁得太大,會給基層防疫帶來新問題。有社區干部反映,小區入口全面放開,社區工作者難以覆蓋,只能靠物業和志愿者防控,基本措施只有測體溫,對外來人員很難做到第一時間發現;有鄉鎮干部反映,村莊與城市小區不同,沒有圍墻,居住分散,所有卡口撤除后,對外來人口的進出幾乎已無法監測管控;志愿者反映,勸阻市民聚集時,一句“你管什么,沒看政府都放開管控了嗎”讓人無法招架。 解封步子邁得太大,還可能讓防控一線基層干部錯誤認為當前工作重心要從防疫轉移到復工復產,而不是兩者并重。一些還在堅守崗位的防控人員反映,當地防控策略大調整后,已搞不清當前哪些環節不需管、不能管,哪些工作仍然要管好,甚至產生出一種“與其違令得罪人,不如順勢當好人”的心理,對進出居民小區的外來人員、零星開門營業的市場商鋪,管控越來越寬松,隱患由此出現。 基層干部擔憂:讓群眾摘口罩易,戴上口罩難;讓群眾摘了口罩再戴上,恐怕更是難上加難。尤其最近人口跨區域流動越來越多,如果“一刀切”解封,出現防控漏洞,會有“帶病下鄉”“帶病回城”風險。近期,杭州等地在持續多日“零新增”后再響警報,教訓值得警惕。 習近平總書記23日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指出,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這個時候,必須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否則將帶來嚴重后果,甚至前功盡棄。 最近,不少專家都在反復預警疫情防控不可懈怠。各地在解封過程中,一定不能走極端、“一刀切”,切莫因判斷失準或為圖省事,增加疫情失控的風險。根據本地的疫情實際,認真研究,科學決策,有序調整防控方案,做好精細化管理,才是對人民群眾負責。 防疫相關的各部門如何調和的問題,也值得思考。依法科學有序防控,就不能“拍腦袋”,要多聽專業人員的意見建議,更不能政出多門、各唱各的調,要統一指揮,統一部署。此外,近期很多地方都在調整響應級別,不同響應級別對應的防控措施是什么、防控人員和普通居民要做什么、能做什么,也要有明確告示、詳細提示,不能讓基層防疫人員和百姓抓瞎。 復工復產必須加快推進,但疫情防控容不得麻痹松勁,因為它沒有一絲容錯空間。這道長堤,容不得出現一只螻蟻。如何妥善處理兩者關系,考驗地方決策者的治理能力。但不管怎么說,審慎穩妥地調整防控策略,千萬不能留下防控漏洞,不能讓疫情出現反彈,應該成為一種共識。(評論員周楠) |
相關閱讀:
- [02-26]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區域建成雷電預警監測網
- [02-26] 試劑盒生產廠商:規范性操作是影響核酸檢測準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 [02-26] 文化和旅游部:景區恢復開放應實行實名制購票
- [02-26]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低風險地區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取消道路通行限制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