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體現加重處罰導向
2020-02-28 15:26: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張素)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28日發布6件檢察機關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其中一半案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 “注重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職能相銜接,在依法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一并追究其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民事責任,提出賠償損失、以替代性方式修復。”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在答記者問時說,既有刑事證據為公益訴訟中查明相關事實、確定賠償金額等提供了重要依據,“有利于提高司法效率”,同時增加了違法犯罪的成本,并有效轉化為生態修復資金。 比如,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人民檢察院訴袁某某等21人非法收購、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制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1名被告繳納的88萬元人民幣資源補償費已納入區財政非稅專戶管理,將用于生態環境修復。 張雪樵說:“檢察機關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也體現了加重處罰的司法導向。” 如何在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時確定賠償數額和修復方式?張雪樵解釋,為充分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檢察機關通過咨詢專家意見、委托鑒定、委托評估、聘請專家輔助人出庭等方式,盡最大努力對違法行為造成的生態損害進行舉證,還探索提出替代性修復等訴訟請求。 比如,湖南省湘陰縣人民檢察院訴胡某某等人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檢方聘請全國知名野生動物專家作為專家輔助人出庭,就獵殺小天鵝對環境破壞程度、生態的損害及修復方式、費用、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方面發表意見。判決生效后,胡某某等人委托湘陰縣林業局代為履行,在橫嶺湖自然保護區的緩沖區設立人工促進修復區,種植旱柳、水草等,改善小天鵝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