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我們希望把中國的經驗傳遞給伊朗”——中伊防疫互助小組架起守望相助的橋梁
2020-03-08 16:50:0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德黑蘭3月7日電 通訊:“我們希望把中國的經驗傳遞給伊朗”——中伊防疫互助小組架起守望相助的橋梁 新華社記者陳霖 在伊朗的社交媒體上,最近活躍著一個名為中伊防疫互助小組的志愿者組織。“我們希望把中國的抗疫經驗傳遞給伊朗。”互助小組成員伊朗女學生哈薩尼告訴新華社記者。 這是一個在互聯網上成立的志愿者組織,成員已有200多人,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德黑蘭、柏林、鄭州、新疆……心系伊朗的中伊兩國友人在這里相遇,搭起一座守望相助的橋梁。“最開始時只想找二三十人,結果進群人數很快就突破了100,”北大中文系在讀博士、小組組長陳彬彬告訴記者,“真沒想過會有現在的規模。” 2月24日成立以來,互助小組成員們每天搜集關于疫情的科普文章,制作短視頻并配上波斯文字幕,在社交媒體上推送給伊朗民眾。整個團隊分為資料組、翻譯組、校對組、視頻制作組和宣發組,他們在4天之內就推出了第一條科普視頻,至今每天保證至少更新一條。 視頻制作組組長陳熙蕊曾在伊朗德黑蘭大學留學。她說:“留學時,每到期末,伊朗同學們會專門成立學習小組來幫助我復習,老師也對我特別上心,專門贈書給我。在伊朗留學期間內心感到特別溫暖,這次我參與防疫互助小組希望可以報答一下留學時受到的照顧。” 據陳熙蕊介紹,視頻制作小組里既有專業剪輯師、業余視頻愛好者,也有為了盡一份心從零開始的初學者。因為平時要上班,視頻制作組內不少成員都是利用下班后的時間完成志愿工作。 如何將中文內容翻譯得更地道,讓伊朗人容易理解,是翻譯組組長、伊朗女學生馬爾齊每天面對的最大難題,正在中國鄭州留學的她幾乎所有課余時間都花在了翻譯工作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新出現的醫療術語對翻譯組是另一道難關。防疫互助小組內的兩國職業醫生專門成立了術語詞典小組,在群里和翻譯組成員一起討論推敲,力求保證每個詞語簡潔精準。 “每次任務分配表一出來,都是中國同學最先開始申請,”馬爾齊說,“中國朋友們對伊朗這么好讓我十分感動,派遣專家、提供醫療物資、成立防疫互助小組,這些對于伊朗來說都是很大的幫助。” 馬爾齊說,她現在最擔心的就是在伊朗的家人,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為防控疫情做一些貢獻。 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防疫互助小組工作已步入正軌,發布的視頻在社交平臺上得到了眾多伊朗網友的關注,中國駐伊朗大使常華也在社交媒體上點贊轉發了小組的視頻。陳彬彬告訴記者,他們準備在一個月內完成約90個視頻,之后將視疫情發展決定后續工作。 小組成員還專門設計了徽章,徽章上一只印有中伊兩國國旗的巨手握住一支鉛筆,擋在新冠病毒之前,象征著中伊兩國攜手,用科學對抗新冠病毒。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