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嚴防境外沙漠蝗入侵 做好國內蝗蟲防治
2020-03-09 14:45: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中新網3月9日電 農業農村部、海關總署、國家林草局近日印發《沙漠蝗及國內蝗蟲監測防控預案》(以下簡稱“預案”)指出,總體目標是“兩個努力確保”,努力確保境外沙漠蝗不遷入造成危害,努力確保國內蝗蟲不暴發成災,全力奪取小康之年糧食豐收,有效保障生態安全。 具體目標是邊境地區沙漠蝗遷入風險點監測覆蓋率和應急防治處置率達到100%;國內飛蝗防治處置率達到90%,農牧區土蝗防治處置率達到80%,總體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 今年以來,沙漠蝗在東非、西南亞罕見暴發,對當地糧食和農業生產構成嚴重威脅,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出蝗災預警。雖然專家分析認為,沙漠蝗遷飛入侵中國的幾率很小,但仍須從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出發,統籌做好境內外蝗蟲防治工作。 《預案》提出以下監測防控措施: (一)關于國外沙漠蝗監測防控。按照“御蝗于境外、備戰于境內”的防范策略,加強云南、西藏、新疆等可能遷入區蟲情監測、及時預警,按照遷入風險,設定50萬畝應急防治任務。配套組建專業防治隊伍,儲備應急防控物資,一旦遷飛入境,立即啟動應急防治。農業農村、海關和林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范圍分別做好農區、森林草原和口岸監測工作以及入境檢疫。 1.加密布設邊境地區監測站點。農區沿中印、中巴、中緬邊境線,以交通沿線及海拔較低的山口和河谷等風險地帶為重點,在200公里范圍內,以縣為單位布設一批監測點,第一時間掌控沙漠蝗遷入動態。云南重點在怒江、德宏、臨滄、西雙版納、保山等中緬、中老邊境地帶布設至少15個監測點;西藏重點在林芝、山南、日喀則等中印、中尼邊境地帶布設至少9個監測點;新疆重點在喀什、和田等中巴邊境地帶布設至少5個監測點。每個站點安排專人觀測遷入情況,同時發動群眾做好監測,一旦發現蝗情,第一時間報告。3月底完成布點,4—8月根據沙漠蝗發生季節開展觀測。林區和牧區在沙漠蝗可能遷飛路徑酌情布點監測。 2.組建應急防治專業隊伍。農業農村部門3月底前,在云南、西藏、新疆等沙漠蝗可能遷飛入境的邊疆地區,依托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50支應急防治專業隊伍(云南30支、西藏和新疆各10支),每支隊伍按照日作業能力不低于2000畝標準,因地制宜配備高效施藥機械。組織防控技術培訓,開展應急防治演練,形成快速反應能力,發現遷入沙漠蝗,立即組織撲殺。林草部門在重點區域組建防治隊伍,做好必要防治準備。 3.提前儲備應急防治物資。按照實施應急防治50萬畝計劃(云南30萬畝、西藏和新疆各10萬畝),提前儲備50—60噸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等對路防治藥劑,云南3月底前逐步到位,西藏、新疆4月底前運送到縣。同時,指導農藥生產企業適時生產,一旦沙漠蝗大量遷入,加快生產供應。適宜飛機作業區域,提前聯系相關企業做好航空作業報備,應對沙漠蝗大規模遷飛入境等突發情況。 4.加強沙漠蝗防治國際合作。密切關注、及時掌握境外沙漠蝗發生發展動態,加強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巴基斯坦和緬甸等溝通,建立信息交換機制,提前預判遷入我國的可能。與“一帶一路”國家分享我國蝗災治理經驗,回應巴基斯坦等國蝗災治理援助請求,積極給予防控技術和必要的防控物資支持,降低沙漠蝗遷飛入侵風險,增強我國國際影響力。 5.加強口岸監測及入境檢疫。強化入境口岸疫情監測,加強對非洲和印巴地區進境貨物和運輸工具的植物檢疫,嚴防沙漠蝗蟲卵、幼蟲及成蟲從口岸進入我國,一旦發現,立即作除害處理。 (二)關于國內農區蝗蟲監測防控。全面排查國內蝗情隱患,按照中等偏重發生程度,提升防治準備級別,做好1000—1200萬畝防治準備,對高密度發生區實施化學應急防治,對中低密度發生區實施生物防治和生態控制,確保飛蝗不起飛成災、土蝗不擴散危害。 1.排查重點區域蝗蟲隱患。對2000萬畝飛蝗孳生區進行全面排查,重點包括亞洲飛蝗發生區(新疆、黑龍江和吉林)、東亞飛蝗發生區(山東、河南、河北、天津、海南等10省)、西藏飛蝗發生區(西藏、四川和青海)、土蝗發生區(內蒙古、新疆和河北等)。 2.完善蝗蟲應急防治設施設備。維修河北黃驊、山東東營和新疆塔城3個治蝗專用機場,重點修繕機場跑道、藥械庫、專業航空噴霧設備、消防設備等,確保設備正常使用和應急作業能力。對重點地區的蝗蟲應急防治站設施設備使用情況進行排查,查漏補缺,維修保養機械,保持正常的應急防治能力。 3.提升應急隊伍防控能力。在天津、河北、山東和新疆等重點蝗蟲發生區,加強應急防治隊伍建設。5月份以前,完成4—5支蝗蟲應急防治專業服務隊伍組建,配備相應的作業機械和防控用品,開展一次應急演練,形成“拉得出、用得上、防得住”的治蝗有生力量。大面積發生時,采取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治相結合,全面控制危害。 4.組織調度儲備防控物資。按照計劃防治任務,提前準備800噸馬拉硫磷、高效氯氰菊酯、綠僵菌和微孢子蟲等高效對路藥劑,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新疆、內蒙古、四川等16省(區、市)提早維修保養施藥機械,不足的地方及時增配補齊,確保蝗蟲防治需要。 (三)關于國內草原蝗蟲監測防控。按照應急防治核心區、持續防控擴散區、密切監控偶發區的總體思路,排查內蒙古、新疆、四川等國內主要草原的蝗災隱患,以亞洲小車蝗、西藏飛蝗、亞洲飛蝗、意大利蝗、西伯利亞蝗等遷飛性蝗蟲為重點,計劃防治草原蝗蟲4500萬畝。 1.加強監測預警。依托四級監測預警體系,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實地開展常規調查、路線調查和固定監測數據采集工作,充分發揮農牧民測報員“偵察兵”“前哨所”作用,開展關鍵時期、重點區域、重要蝗蟲的監測,及時掌握發生發展動態。要持續關注災害常發區。在蝗蟲常年發生面積超過50萬畝的縣,做好春季蝗卵越冬基數調查和蝗蝻出土普查工作,摸清底數。實時掌握發生情況,指導防治。 2.做好防治物資準備。在蝗蟲重點發生區,檢修或采購一批用于作業的設施設備,確保機場跑道、藥庫等完好。緊急組織采購和儲備一批綠僵菌、白僵菌、菊酯類等治蝗藥劑,因地制宜做好飛機和地面器械作業準備。 3.強化應急響應。細化防控方案,加強部門協調、區域協調和上下協調,積極推進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和群防群控。加強草原蝗蟲專業化防治服務隊建設,加強技術集成與技能培訓,提升治蝗機械化、專業化、規范化水平。 4.強化中哈中蒙邊境蝗蟲監控。重點關注跨境遷飛蝗蟲種群動態,做好應對工作。6—8月份,重點關注亞洲小車蝗從蒙古國遷入我國內蒙古,亞洲飛蝗、意大利蝗從哈薩克斯坦遷入我國新疆態勢,密切關注低空氣流走向,在重點遷飛落點做好防治準備工作。 |
相關閱讀:
- [03-05] 中科院空天院遙感監測沙漠蝗蟲災情 支撐動態預警科學防控
- [02-18] 東非蝗災蔓延 是誰吹響了幾千億只蝗蟲的“沖鋒號”
- [02-11] 一天吞噬3400萬人的糧食!沙漠蝗蟲群入侵非洲之角
- [07-18] 內蒙古2000多萬畝草場發生蝗蟲災害 每平米均達22頭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