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考“史無前例”變化對考生有何影響? 該如何備考?
2020-03-16 06:44:56?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疫情之下,藝考如何按下“重啟鍵” 因為藝考時間一再推遲,專業課復習要一直進行,文化課學習也不敢耽誤。疫情影響下,藝考生們“慌了陣腳”。 3月12日,教育部表示,盡可能減少校考專業范圍;鼓勵高校采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實施初選后,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 目前,全國有近2000所高校設有藝術類專業,2020年報名人數預計為115萬。在這個關鍵檔口,藝考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變化,這些變化,有何影響?藝考生該如何備考? 校考推遲到高考后舉行 從早上8點一直到21點,這是秦皇島三中美術類藝考生魏江輝每天的復習節奏。因為已經通過了河北省專業統考,3月份以來,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突擊復習文化課”。 這是魏江輝第二年參加藝考了。2019年初,幾乎和所有藝考生一樣,她拖著箱子四處奔波、穿梭于城市間趕考。她曾前往沈陽、大連、石家莊等地,至少參加了七八場校考。其中,有四場是各所學校把考點集中設在石家莊,“在那兒前后待了差不多一個月。” 事實上,“校考”瘦身的消息早已傳出。 2019年12月11日,教育部發布《嚴格規范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類型招生工作》,明確提出:從2020年起,除了經教育部批準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仍可單獨組織校考,其他高校的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專業將不再組織校考,而是統一使用省統考成績。 疫情發生后,魏江輝還在等待北京印刷學院的校考。這些保留下來為數不多的校考,大多為知名院校。此前它們多次推遲校考時間,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均在此列。 然而,3月12日,教育部再次發出通知,對藝考安排進行部署: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通過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 這意味著,今年校考推遲到高考后,還將面臨諸多重大改革。一所美術類名牌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學校正在研究出臺具體方案,招生辦會在第一時間公布。 “按照今年藝考的規模,如果加上陪考的家長,赴校考者預計將有200萬人左右。”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表示,“如果仍按過去的規模流動趕考,這200萬人無疑會給正處于吃勁階段的抗擊疫情工作帶來嚴重后果。”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這種方式免去了以往許多考生和家長長途奔波“趕考”和“陪考”的情況,減少了交通、住宿等開支,方便了考生及其家庭。 分級報考、兩次篩選 政策出臺后,藝考生們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文化課復習上。但是,對于藝考改革本身,隱憂還在。有人會問,這次藝考政策變化的是疫情影響下的權宜之計,還是代表某種長遠趨勢? “我國高校藝術類校考一直存在規模過大、重復多、效率低下、公眾質疑其公平性等方面的問題。”胡向東直言,“縮減校考專業和規模卻并不只是單純為了抗擊疫情而被迫采取的措施,它是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發展的大勢所趨。” “嚴格控制現場考試規模的實質是由直接報考、一次篩選改為‘統考+校考’的分級報考、兩次篩選,具有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胡向東認為,政策改革的指向是將藝術類考試分為省統考和少數專業校考,考生先通過省統考合格線并達到一定成績線,才具有報名校考的資格,這就可以通過有效篩選縮減過大的考試規模。 截至目前,全國僅有河南省個別專業的統考測試尚未完成,其他省市的藝術類專業省考均已結束,基本可以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專業測試成績。 從目前看,“省考成績”將作為大部分院校錄取的參考標準,但是對于名牌藝術類院校來說例外。 2月,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如果用省聯考的成績作為錄取分數,“對很多考生不太公正,而且每個學校的要求也都不一樣,也許并不能達到我們各自院校的要求”。 對此,教育部稱,對于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通過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后再組織現場校考。 但是,讓魏江輝放心不下的是,“對美術專業而言,通過電子掃描或網絡視頻看到的作品和現場的視覺效果會有很大出入”。她擔心,“這會嚴重影響考試結果”。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部分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招生和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對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探索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些高校對使用這類方式選拔的學生進行了持續性跟蹤調研,進一步印證了這種選拔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高校兜底,確保考核公平公正 截至目前,中國傳媒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8所學校已經發布最新藝考方案。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從未大范圍使用的技術手段,將在今年藝考中出現。在這次非現場遠程考試中,如何防范作弊,最令人關注。 教育部要求,高校科學制定非現場考核方案,確保考核公平公正:考生提交作品時,不得進行編輯處理;運用人臉識別等技術措施加強對考生身份的核驗,采取隨機抽題、實時交流等方式,嚴防“替考”;對所有錄取的考生,在開學后三個月內進行復核、復測。 “即便是有人可能仍存有僥幸心態,但要明白,作弊行為在考試監控系統中很容易就被發現。此外,一旦此前提交的作品、信息與考后現場測試信息不符,將失去當年甚至未來幾年的考試機會,有誰會敢冒這個風險。”國家教育考試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說。 “藝術類招考體系的每一步調整與優化,都充滿探索性,也有內外部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胡向東也坦言,遵循藝術高考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發展大勢,不斷提升招考治理能力,全力維護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學性,是優化藝術考試管理的核心所在。 針對藝考政策的變化,教育部特別強調,有關高校要為農村和貧困地區等不具備條件的考生提供參加考試的兜底條件保障。具體方案由高校自主確定。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相關考生可向高校提出申請,由高校出面協調生源所在地招生考試機構,為考生免費提供視頻作品錄制服務等。高校不能對考生說“不”,省級招生考試機構不能對高校說“不”。 “高校進行兜底保障的目的是,保證廣大藝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胡向東說,“完善和優化藝術類招考體系又是一項長期性工程,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個長期性、追蹤性、數據化的藝術校考質量監測系統。” (本報記者 唐芊爾 陳鵬) |
相關閱讀:
- [03-14] 疫情之下藝考如何進行 多所藝術院校公布方案
- [03-13] 多校藝考調整 部分專業取消專業考試按高考成績錄取
- [03-13] 改時間·保公平·強兜底——聚焦2020年藝考之變
- [03-12] 教育部: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藝考現場校考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