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發布
2020-04-14 11:05:34?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北京日報訊(記者 袁云兒)國內青年編劇由哪些人構成?他們的從業狀態如何?新冠肺炎疫情給他們帶來了什么影響?2019-2020中國青年編劇生態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青年編劇中近六成為單打獨斗的獨立編劇,超七成編劇年收入不足20萬元,受疫情影響,近半編劇2020年收入恐將縮水。 該報告由華語國際編劇節聯合北京電影學院未來影像高精尖創新中心、凡影·畫外hoWide于2019年末共同發起,共調研了208位20-40歲之間、至少擁有一部完整署名作品的青年編劇。 超八成有本科以上學歷 調研發現,超過八成的受訪編劇具備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其中近半數為戲劇影視文學或其他相關專業。同時,還有不少諸如建筑學、醫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等背景的人走進這一行。編劇學科背景的多樣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類型、多題材行業劇的開拓。僅就受訪者的最高學歷畢業院校來看,北京電影學院是編劇的最大輸出地,其次是中央戲劇學院與中國傳媒大學。 作為行業資歷不深的青年編劇,有七成受訪者都是經由老師或朋友介紹來獲得項目機會。或許也是因為年輕,近六成的受訪編劇還處于單打獨斗的狀態,沒有加入經紀公司、制片公司或是編劇工作室。大多數人平均每年接一到兩個劇本項目,且很難同時應付多個項目。 “被認可”是衡量成功的標準 “被認可”是多數受訪編劇心中“成功編劇”的衡量標準。同時也有不少受訪編劇表示,“寫出有價值、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才算是成功的編劇。“收入”在衡量標準中則被排在后位。 談及自己作品最重要的價值時,超過半數的編劇把“觀眾口碑”“業內的肯定和榮譽”以及“自我藝術追求的實現”放在了前三位,“名利”反而不是他們特別在意的問題,這與他們在判斷“成功編劇”時的選擇非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投資方和項目方常常會對創作給出各類的意見,但他們的滿意程度卻是受訪編劇們相對較少考慮的因素。 超過九成的受訪編劇認為,“講故事的能力”是編劇的核心技能。有編劇特別強調了講故事的能力中“邏輯能力”的重要性,認為不少故事缺乏基本的邏輯。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