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品詐騙連環套 公司和“專家”都為假
2020-04-16 08:19:11?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一家文玩售賣公司宣稱,繳納1.5萬元拍賣費、5000元鑒定費、2萬元包裝造勢費,就可收到至少150萬元回報 收藏品詐騙連環套 公司和“專家”都為假 “你發財了!這個宣統幣值75萬元!可以委托我們公司幫你拍賣,只要1.5萬元的拍賣費。”“你的宣統幣被買家看中了,對方可以出150萬元收購,但是要求有專家的鑒定文書。”……前不久,重慶32歲的陳先生遇到了“好事”:一家文玩店聲稱可以幫他拍賣一枚家傳的宣統幣。結果,這家古玩店在陳先生支付了3.5萬元相關費用后,人去樓空。 4月12日,記者從重慶巴南區公安分局了解到一種涉及文玩藝術品的詐騙手法:以犯罪嫌疑人羅某、王某、楊某為首的詐騙團伙成立文玩售賣公司,通過收取拍賣費、手續費、鑒定費、宣傳費進行詐騙。目前6名犯罪嫌疑人已批準逮捕。 據辦理此案的巴南區龍洲灣派出所民警介紹,近段時間以來,他們陸續接到群眾報警,反映位于巴南區萬達廣場的文玩店古悅齋突然人去樓空,掛靠售賣文物的群眾被騙金額2萬元至5萬元不等。 經調查,這家名為重慶古悅齋藝術品有限公司的古玩店法人代表是一個有前科的人員,并且從未參與公司實際經營。此外,該公司銀行流水十分異常,運作上很像一個空殼公司。 前述陳先生就是受害人之一。他講述了自己的被騙遭遇:“去年6月,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古悅齋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是一家重慶本地的文玩藝術品拍賣公司,可進行藝術品拍賣,業務覆蓋陶瓷、玉石、翡翠、字畫、紫砂、錢幣、郵票等。當時我剛好有一枚家傳的宣統幣,準備找機構鑒定,于是就約好了時間去鑒定。” 陳先生來到古悅齋發現,這家店雖然店面不大,但展示了很多書畫、瓷器等藝術品,一位工作人員熱情地接待了陳先生,并介紹他們在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地都有拍賣行,已經成功成交了很多筆業務了。 看到工作人員展示的轉賬記錄和交易視頻,陳先生放下了疑心,回家拿著宣統幣去店里進行了初步鑒定。隨后,工作人員表示,只要繳納1.5萬元拍賣費進行委托拍賣,陳先生就可以在拍賣成功后至少收到75萬元。 在陳先生繳納了1.5萬元的拍賣費后,古悅齋的工作人員拍照、記錄了宣統幣的相關數據。不久,工作人員告訴陳先生:“你的宣統幣被買家看中了,對方可以出150萬元收購,但是要求有專家的鑒定文書。” 此時,工作人員主動介紹他們可以做專業文物鑒定,只需5000元的鑒定費;如果再加上2萬元重新包裝、媒體造勢的費用,陳先生就可以收到至少150萬元的回報。 就這樣,陳先生又繳納了2萬元手續費用。沒想到,最后沒等到150萬元現金,卻等來了古玩店人去樓空的消息。 警方經偵查發現,僅僅半年左右時間內,警方有記錄的受害者就有40多人,詐騙獲利百萬余元,受害人遍布重慶、四川、云南、海南等地。 巴南警方揭露了文玩騙子的三招騙術:“首先,這群騙子選擇在繁華商圈設立實體店,甚至還搭建了官方網站,增加可信度;其次,他們會向受害者展示過往的轉款記錄和交易視頻,讓人覺得他們值得委托;第三,在委托拍賣的過程中,他們會把一些所謂價值不菲的藝術品交給受害者,作為抵押品。實際上這些宣稱一張三四萬元的字畫,都是從網上批發的,價格非常低廉。” 此外,該店前后有三名所謂古玩鑒定專家,由于前兩名“專家”的鑒定能力和演技不夠專業,先后被騙子團伙“解聘”,而現在高薪聘請的鑒定“專家”其實是一名貨車司機。這名司機只是個普通文物愛好者,實際很難分辨出各類文玩的真假和價值。 民警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切勿被貪念蒙蔽雙眼。確需交易古玩、文玩或其它類型藝術品,應當通過正規渠道,前往具備相應資質的專業機構。(記者 李國) |
相關閱讀:
- [04-16] 三亞一教師詐騙學生家長159萬余元被判刑15年
- [04-14] 虛構有大量口罩額溫槍出售 兩人詐騙50余萬元被起訴
- [04-13] “億萬富豪”演戲用冥幣詐騙430萬元 有的被害人房子汽車都賣了
- [04-11] 最高檢:堅決嚴厲打擊混入網課學習群詐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