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價整體運行平穩 增速持續放緩
2020-04-17 16:01:1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今天(17日)上午,自然資源部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報告顯示,全國地價整體運行平穩,商服、住宅、工業地價增速持續放緩。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商服、住宅、工業地價環比增速分別為-0.22%、0.34%、-0.08%,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70、0.32、0.48個百分點。其中,商服、工業地價在近十年中首次出現負增長。自然資源部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全國地價的整體走勢,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降溫降速的態勢,但是本季度有一個比較突出的變化,商服用地和工業用地的地價環比出現了負增長。所謂負增長就是它的環比的地價水平是低于上季度的地價水平。 監測報告表示,突發疫情加重階段性壓力,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總體放緩,主要經濟指標明顯下降。3月以來隨著疫情的逐步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經濟社會運行秩序逐漸恢復。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影響下,全國總體地價平穩運行。 現在我們來說說住宅地價,這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2019年以來,經過多輪樓市調控,房地產市場降溫明顯,特別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出現了雙降,住宅地價增速也進一步放緩。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中,住宅地價下降的城市34個,較上一季度增加16個。此外,84個城市的地價增速穩定在-1.0%~1.0%。住宅地價上漲的城市68個,較上一季度減少16個;環比增速超過3%的城市3個,較上一季度減少3個。趙松對記者對記者表示,現在住宅地價還是增速在收窄,跟樓市的變化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也進一步反映了當前整個市場這種降溫降速的態勢。樓市上的調控政策一直是偏緊,特別是樓市上涉及的資金監管一直是從嚴,所以說樓市調控前期這種調控的效果,現在一直還是比較顯化的。 記者了解到,四大一線城市中,北京、上海、廣州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下降,深圳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上升,其中,上海、廣州住宅地價環比持續負增長。 趙松說一線城市前期不管房價還是地價都是漲得比較快,屬于高位運行的。那么從這一輪調控以來,他們施行的調控政策也一直是比較嚴格的。所以說在當前這種這樣狀態下,出現了價格的微降,也是非常正常的,整體的市場目前還比較穩定。 權威解讀:“房住不炒”的基調不會發生任何改變 為了緩解疫情對市場的沖擊,近期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如何堅持“房住不炒”?未來市場怎么樣?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劉洪玉接受總臺央視記者專訪時表示, “房住不炒”定位不但不會有任何改變,而且也將成為我國房地產市場長期調控的主基調。 劉洪玉表示,總的基調肯定是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三穩(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也是不會發生任何改變,現在還不需要去做這種制度性的或者方向性的調整。 地方政府在堅持“房住不炒”基調不變的情況下,因城施策,分別從供給端和需求端密集出臺措施穩定預期、提振合理自住需求,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上海、廣州、無錫等地以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延長竣工時間、調整商品房預售條件和預售資金監管等措施助力企業應急脫困。 衡陽、南寧、杭州等地,則聚焦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發放購房補貼、支持人才購房和降低人才落戶門檻等方面,支持合理住房需求。 對于這些供需兩端的措施, 劉洪玉對記者表示,大的方向、大的思路框架是沒有變化的,然后有的是這種政策執行當中的一些靈活性,然后這種靈活性讓我們能夠應對當前這種疫情的影響。實際上隨著疫情慢慢好轉,我們市場也在逐漸恢復。 在國家層面,房地產行業金融監管依舊從嚴,調控整體定位并未改變。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暨電視電話會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銀保監會也表示,堅決落實“房住不炒”要求,嚴格執行授信集中度等監管規則,嚴防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劉洪玉說房價還處在比較高的這樣一個高位上,我們市場當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的風險點,所以我們還是從防范風險、促進穩定的這樣一個角度出發,總的基調肯定是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我們也一直在強調政策要保持它的連續性、穩定性。(總臺央視記者 譚振華) |
相關閱讀:
- [04-17]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向2?。▍^)下撥1.3億元中央防汛抗旱補助資金
- [04-17] 李干杰任山東省代省長
- [04-17] 專訪IMF貨幣和資本市場部負責人:中國抗疫舉措有效穩定金融系統
- [04-17] 一季度GDP同比降6.8% 3月經濟加快恢復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