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版文明新規6月1日起施行 “一米線”、公筷公勺入法
2020-04-26 07:05:47? ?來源:北京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4月24日下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條例將于2020年6月1日施行。疫情當前,在重點治理隨地吐痰、便溺,亂扔垃圾,高空拋物等不文明行為的同時,患流感戴口罩、“一米線”、公筷公勺和分餐制等一系列疫情防控中的好做法、好習慣均被納入條例,以法律“硬制度”促進市民文明習慣養成。 對市民最反感的不文明行為精準畫像 文明行為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能在一部法規中窮盡列舉。條例通過規定文明行為的定義,將文明行為聚焦在公共領域的涉他行為,強調“行使個人權利不干擾他人”,幫助人們從總體上把握文明行為底線。 條例規定了正面倡導的九個領域的具體行為規范,包括維護公共場所衛生、排隊禮讓、“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等。同時,立法工作專班充分吸納前期調查結果,對與首都城市形象不相符、群眾反映強烈、急需治理的問題進行精準畫像,明確了公共衛生、公共場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區生活、旅游、網絡電信等重點治理的六個領域的不文明行為,具體包括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高空拋物、噪聲擾民、電動車樓道充電等。 餐館應配備公筷公勺 在維護公共衛生方面,條例明確,在公共場所咳嗽、打噴嚏時要遮掩口鼻,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要佩戴口罩。傳染病患者應配合相關檢驗、隔離治療等措施,如實提供有關情況。不非法食用、買賣野生動物及其制品。 疫情期間,許多人流量大的公共場所都設置了“一米線”的標識,提醒公眾保持適當距離,這一好做法也被寫入法規。條例明確,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配備愛心座椅、輪椅、母嬰室、自動體外除顫儀等便民設施,設置“一米線”等文明引導標識,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維護良好秩序。 文明就餐方面,條例提出要適量點餐、踐行“光盤行動”。同時,餐飲服務企業應當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推行分餐制,引導消費者文明健康就餐。 不得在地鐵輕軌內進食 地鐵車廂是相對狹窄、封閉的公共空間,而有些乘客的“大快朵頤”、手機外放聲音等不文明行為常常是方便自己“苦”了周圍,不僅破壞公共環境衛生和秩序,更易引發安全事故。針對這一問題,條例提出,在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應控制手機及其他電子設備音量。不在地鐵、輕軌等城市軌道交通的列車內進食。 同時,針對地鐵公交霸座、機場車站鬧事等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條例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內實施不文明行為的,經營管理單位有權勸阻、制止;不聽勸阻或制止無效的,可以拒絕提供服務或將其勸離,并可以視情況不退還或者部分退還已經支付的費用。 參加社會服務可減輕處罰 為進一步鼓勵市民守文明、享文明,條例提出,本市建立文明行為記錄制度,對見義勇為、志愿服務、慈善公益等文明行為信息進行記錄。政府有關部門在制定有關政策時,應當將文明行為記錄作為優惠、獎勵的重要參考。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招聘錄用、職位晉升、待遇獎勵等工作中應當將文明行為記錄作為重要參考。 為體現“教育在先、懲戒在后”的精神,條例提出建立“社會服務”制度,規定對違反條例的不文明行為當事人,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應當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當事人自愿參加社會服務的,可以依法從輕、減輕或者不予行政處罰。社會服務的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政府制定。 嚴重不文明行為將與個人信用掛鉤 為進一步嚴懲不文明行為,條例提出,實施本條例規定的不文明行為,拒不改正或者多次違反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處罰幅度范圍內從重處罰。 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加強對不文明行為的日常檢查,及時發現、勸阻、制止、查處不文明行為,并按照有關規定向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歸集執法信息。同時,完善信息共享、案件移送、證據互認機制,對嚴重不文明行為,開展聯合懲戒。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對不文明行為進行勸阻、制止,并可向政務服務熱線或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投訴、舉報;對不文明行為采用拍照、錄音、錄像等形式所做的合法記錄,可以提交行政執法部門作為執法參考。(高枝) |
相關閱讀:
- [04-26] 北京境外輸入病例人數較多的國家為英國、西班牙、美國
- [04-26] 北京:中醫在新冠肺炎預防、治療、康復全程發揮重要作用
- [04-26] 北京對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實施一人一策、每日篩查
- [04-25] 北京:常態化防疫 社區增加人性化服務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