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找工作求“穩” 就業困難正逐步好轉
2020-04-27 07:15:47? ?來源:工人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面對復雜形勢多地出臺政策穩定畢業生就業,“求穩”也成為眾多畢業生找工作優先選項—— 疫情下高校畢業生求職念起“穩”字訣 閱讀提示 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特殊時期,線上招聘等新手段層出不窮,“云面試”廣泛應用。而疫情下,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 新冠肺炎疫情下,2020年的春季招聘,對高校應屆畢業生而言注定并不輕松。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 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各地有關部門紛紛出臺政策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例如,多地人社部門明確今明兩年事業單位招聘主要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群體。特殊時期,線上招聘等新手段層出不窮,“云面試”廣泛應用,為廣大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起交流平臺。突如其來的疫情還影響了許多畢業生的擇業觀,求“穩定”成為眾多畢業生求職優先選項。 “求穩”成為眾多畢業生的選擇 沈國強是一名人體運動科學專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2019年,他曾與一家健身房達成就業意向。“此前我非常看好這個行業,覺得未來健身行業一定會大有可為。”但受疫情影響,許多健身房遲遲未能開門營業,更有的健身房經營難以為繼。沈國強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就業選擇。 居家期間,他買來了教師資格證復習資料以及事業單位備考資料。“工作穩定”成為他擇業的重要考慮因素,“以前覺得學校體育老師的工作沒有太大的變化,不如健身教練有意思,可現在我的想法逐漸轉變了。” 受疫情影響,像沈國強一樣,“求穩”成為許多畢業生的選擇。近期,在獵聘網對應屆畢業生選擇工作最關鍵的因素調查中,“收入”和“穩定”分別排在前兩位,其占比高達76.92%和68.7%。一項調查顯示,當前應屆生青睞的單位類型,國有企業(28.9%)、事業單位(28.3%)、黨政機關(13.9%)位居前三。 面試在“云端”進行 疫情期間,許多單位宣講通過直播形式開展,面試在“云端”進行。 4月21日,北京某985高校應屆博士畢業生黃瑩被拉進了自己應聘高校的面試群。在面試微信群中,負責招聘的老師分發了第二天每位應聘畢業生進入視頻會議間的時間、場次安排。 看到面試通知后,黃瑩急忙下載了面試要用的軟件,拉著同學試用軟件,并在家中尋找網絡信號最強的地方準備,同時預備了兩套用于面試的電子設備。由于正裝都留在了學校宿舍,她又找來母親的衣服臨時頂替。 次日,面試準時開始,當她接通視頻后,十多位面試官戴著口罩端坐在屏幕那端的會議室,身后懸掛著面試條幅、擺放著錄像設備,3分鐘自我介紹之后便是面試官提問環節。 “就環境而言,線上面試感覺和現場面試沒有太多區別。倒是第二天的試講環節,相較于以前的試講,對著屏幕講課多了些孤獨的味道,缺乏互動的感覺,也無法實地感受單位的工作環境和氛圍。”事后,黃瑩如此訴說自己的線上應聘體驗。 雖然有些不習慣,但黃瑩順利進入到了下一輪面試中。而與她一同面試的一位同學,卻因為網絡信號差,聽不清楚面試官的提問而折戟在第一輪面試中。 短期突發的就業困難在逐步好轉 就讀兒童文學專業的重慶高校畢業生王晴于2019年底,經過幾輪面試,收獲了重慶當地一家幼兒園入職通知,獲得實習考核的機會。按照原計劃,今年2月到7月,王晴會在這家幼兒園實習。可疫情來襲,幼兒園暫不復園,王晴的實習安排也被耽擱。近日園方通知王晴,一旦復學,她即可來實習,實習考核期也相應縮短時間。 “慶幸自己在年前‘上車’了。”王晴說,“在疫情暴發期間由于就業情況不明,自己也曾嘗試向別家單位投了簡歷,但大都石沉大海。雖然實習依舊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至少心里算有底了。” 相較于王晴,同為應屆畢業生的穆華晨則還在“懸著”。2019年11月,他曾經收到過一份工作錄用通知,“那時候秋季招聘剛開始不久,總覺得機會還多,且對于那個工作平臺有些不滿意,所以果斷拒絕了,期盼春季招聘能遇上好機會。”穆華晨居家期間,一邊修改論文一邊積極求職。“沒想到春季招聘時心儀崗位少了,招聘人數也少了。”根據在線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的《2020年春節后10天人才趨勢觀察》,各大行業發布的應屆生崗位數量都在縮減。其中,小微企業縮減了60%的招聘名額。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疫情逐漸好轉,短期突發的就業困難也在逐步好轉。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2020應屆畢業生春招求職報告》數據顯示,近3成企業從4月起開始大規模校招,64.67%的企業表示會延長校招時間,預計接下來會有大批崗位上線。日前,人社部和相關部門聯合開展的“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啟動當天就有95萬家企業570萬個崗位信息發布。 (應受訪者要求,受訪畢業生均為化名) 曹玥 |
相關閱讀:
- [04-27] 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電商加速“買買買”良性循環
- [04-27] 因地因校制宜調整研考復試 最大限度保障安全與公平
- [04-27] 地鐵內不得進食.音樂外放 新規如何"長出牙齒"?
- [04-27] 讓患者少跑腿 上海醫院開出首張醫療收費電子票據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