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整形法律風險紛至沓來 收費明顯要高于本國消費者簽訂協議無法保障手術成敗 ● 近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通過調查美容專業網站發現,在2400多件美容廣告中,有1058件違反了醫療法,違法比例達44%。虛假信息、夸大效果是這些違法廣告普遍存在的問題 ● 盡管韓國法律規定,醫療中介費最高不得超過治療總費用的30%,但實際上不少中介的傭金超過了50%,這部分費用都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如果遇到黑中介,整容最終甚至有可能變成毀容 ● 海外整形的費用很貴,價格水分也很大。更為重要的是異國的信息差,所有不好的信息你都接觸不到,假如整形失敗很難維權 據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發布的《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次,僅次于美國的1634萬次,且年增速26.4%,遠超美國的3.9%。以此推算,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這些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 □ 本報記者 趙 麗 □ 本報實習生 周若虹 韓國美容每年吸引了大批外國人慕名前往。 近日,韓國保健福祉部通過調查美容專業網站發現,在2400多件美容廣告中,有1058件違反了醫療法,違法比例達44%。虛假信息、夸大效果是這些違法廣告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次調查顯示,超過500件廣告涉嫌將高價整容手術和低價手術進行捆綁銷售。 暑期是許多游客赴韓國美容整形的旺季。中國駐韓國大使館提醒赴韓美容整形的游客要謹慎選擇中介機構,不要盲目聽信廣告及網絡宣傳,也不要通過非法中介聯系整容醫院,以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7月30日,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網站發布了赴韓旅游提醒,提醒赴韓整容的游客,要謹慎選擇中介機構,不要盲目聽信廣告及網絡宣傳,切勿通過非法中介聯系整容醫院,以免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出國整形蔚然成風 成敗與否實屬未知 8月7日,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發布了《中國醫美行業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類為1629萬次,僅次于美國的1634萬次,且年增速26.4%,遠超美國的3.9%。以此推算,2019年中國醫美療程消費量將超過美國、巴西、日本、韓國這些醫美消費大國,居全球第一。 《法制日報》記者輾轉聯系到了在韓國的留學生小櫻,她曾在韓國進行過整容手術。據小櫻介紹,針對國人來韓整容有一條龍服務,從接機、面診、住院、修復等都包括在內。她還向《法制日報》記者推薦了專門為前來整容的人們提供翻譯服務的業內人士韓老師。 “類似地接旅行社,屬于韓國的中介,對接的醫院都是韓國人去的比較多的醫院。你坐飛機到韓國后,會有專人到機場接送你去醫院面診,與醫生溝通,翻譯也會全程陪同,然后約定手術時間。比如像鼻子整形手術,需要恢復期,大概是兩周。你可以選擇住院,但是會貴很多,一般是會幫你訂酒店。”韓老師介紹說,這個服務承諾一年內有問題(非外力因素)免費修復,“因為一般兩個星期,整容的效果可以看出來,但是完全消腫要等到3個月到6個月,所以會有一年保障期。” 據韓老師介紹,簽協定一般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簽兩份協議,一份是和中介簽的,主要針對中介提供的住宿額外服務等,一份是和醫院簽的;第二種就是只和醫院簽,而翻譯的費用包括在手術費當中,由醫院支付給翻譯。如果是找國內的中介,有可能價格會多收一層。中介的費用會占到手術費的10%到30%。 今年大三的北京學生小白也曾計劃去韓國整容,為此加入了不少此類的社交群。“想要出國整形就要提前做好攻略,利用微信微博或者翻墻找醫院的社交賬號,了解靠譜的醫院。還可以加入一些整友微信群,里面全是想要整容或者已經整過容的人,會分享她們的經歷。經常混這個圈子,多做調查也就知道哪幾家醫院比較靠譜。”小白說,尤其要注意分辨醫托,“素人分享案例很多是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照片,照片會有很多馬賽克,或者是在群里發出來就馬上撤回,因為素人大多不希望別人知道自己整容前的樣子”。 小白告訴記者,一般韓國很多醫院都配有中文室長,所以語言方面也有一定保障。“或者可以自己雇傭醫美翻譯,然后和同樣想整容的人一起組團,在當地包民宿。找翻譯也要避免找黑翻譯,網上有些黑翻譯的案例。我找翻譯是不會告訴她我的名字和個人信息,到了韓國就帶著她到各個醫院去咨詢面診,自己確定好哪家醫院就去哪家醫院做,讓翻譯只發揮翻譯的作用。如果提前告知了翻譯個人信息,那么翻譯很有可能和醫院定下協議,如果這個人最后在這家醫院做,則有相應提成”。 《法制日報》記者聯系了國內某大型互聯網醫美平臺旗下管家式醫美定制服務子品牌進行相關咨詢。在添加客服微信后了解到,品牌管家會給客戶做一些美學設計,并且推薦適合的醫院。關于醫院資質,客服表示進入平臺的醫院都是通過117個維度進行甄選考察,包括醫院資質、醫生專業度、環境等方面。 在協議保障方面,管家表示術前會有手術相關協議簽訂,但是關于術后失敗修復的話沒有相關的協議規定,因為每個人對失敗的定義不一樣,客服表示很多客戶認為做的不滿意就是失敗,但是從醫學臨床上來說并不算是手術失敗。 同時,上述管家告訴記者,如果在平臺上面下單了海外醫美項目,并在平臺上購買了保險,如果售后有相關問題,平臺會幫助客戶聯系醫院,爭取最大利益。不過,關于保險,在這個互聯網醫美平臺剛推出來的時候,在網絡上也被人詬病。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