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 縛洪魔——現代科技提升防汛救災硬實力
2020-07-21 07:40:5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作者:劉菁、楊玉華、張紫赟、姜剛
長江2020年第2號洪水形成!淮河發生2020年第1號洪水!太湖發生流域性大洪水……全國防汛已進入“七下八上”階段,各地防汛救災工作有序有力推進。
浙江新安江水庫首次開啟9孔泄洪(7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抗洪神器”顯實力高效救災 砂石打包機一小時裝900袋砂石,相當于60個人力;搶險船運載上千乃至數千噸砂石,自動裝卸、遠距投放,效率超過人工千百倍。 洞庭湖大堤附近的這些“抗洪神器”,相當程度上減輕了肩挑背扛“肉搏式”的搶險壓力。 封堵決口、搶筑子堤,拼的就是時間與效率。人們依靠“抗洪神器”與時間賽跑,與洪魔奮戰。 7月8日,江西省鄱陽縣鄱陽鎮問桂道圩堤發生漫決。為盡快拿出搶險方案,在現場測量中,搶險人員使用了三維激光掃描儀等儀器。機器測量的效率是人工的數十倍甚至更多,同時測量的精準度更高。在搶險人員連續奮戰83小時后,127米寬的決口成功合龍。 在安徽省合肥市南淝河堤岸上,一塊塊3米長的防洪擋板經過組裝依次排列,猶如銅墻鐵壁,阻擋洪水的侵襲。 “這個移動拼裝式防洪墻,不僅可以抵御罕見洪水,而且節省了人力、土地等資源。”合肥市排水管理辦公室副主任趙德平說。 在長江無為大堤上,不時有多架無人機在上空盤旋。合肥市肥東縣公安局巡警大隊大隊長王冬東介紹說,他們正用無人機高空拍攝、熱成像等功能,快速繪制現場地圖、進行夜間尋人,精準設計搶險路線,快速營救受困群眾。在湖南,一個“火眼金睛”的檢測“神器”,可以快速探測出高水頭作用下堤壩產生的新的滲漏位置及滲漏嚴重程度,為工程加固指明主攻方向。 無人機、5G+VR眼鏡、云廣播也成為今夏防汛中高頻使用的防汛利器。 在安徽省安慶市防汛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劉媛媛戴上一個VR眼鏡,點擊選擇相應閘口,360度觀看閘口實時狀況,“以前需要人工每隔半小時巡檢,如今運用‘5G+VR’線上隨時看。” 越來越多“抗洪神器”正廣泛運用在各地抗洪一線,為降服“洪魔”增添更強助力。 |
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