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人防疫戴口罩為何這么難
2020-08-05 15:02: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面對快速蔓延且傳染性極強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國家的民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已成為一種習慣和自覺,佩戴口罩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在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一開始公開稱民眾沒必要戴口罩,一些人甚至因戴口罩被歧視或辱罵。隨著近期維多利亞州等地第二波疫情洶涌撲來,越來越多的專家、媒體及商界人士等開始呼吁澳民眾戴口罩,維州等地方政府也開始實施強制性“口罩令”,聯邦政府對戴口罩的立場才終于有所松動。 澳政府早期否定戴口罩必要性 自3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澳大利亞暴發,到7月上旬維州出現第二波疫情以前,澳總理莫里森以及聯邦衛生部門主要官員都一再強調,普通民眾沒有戴口罩的必要,只有那些出現咳嗽等嚴重癥狀的患者和一線醫務工作人員等才需要戴口罩。因此,在超市、購物中心、公共交通或公共設施,極少能看見澳大利亞人戴口罩。在澳衛生部官員看來,“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健康人群戴口罩能防止病毒傳播”。即便在4月疫情最為嚴重時,對于是否應該在公共場所戴口罩,莫里森再次回應說:“不建議普通民眾戴口罩,出現癥狀的人可以戴口罩,防止傳染他人。” 澳主流媒體也緊跟政府立場,公開宣揚“沒必要戴口罩”。不僅如此,不少澳大利亞人甚至對戴口罩有一種偏見或歧視。記者3月上旬從悉尼國際機場入境時,機場工作人員或乘客除亞裔外很少有人戴口罩。當記者戴著口罩在機場的租車公司排隊等候辦理租車手續時,幾位也在排隊的澳大利亞乘客看到后,都趕快繞開或站在離記者較遠的地方。當地媒體報道稱,今年以來,全澳發生多起針對戴口罩亞裔人的歧視或辱罵事件。 維州病例激增 澳政府立場有所松動 7月上旬以來,維州大規模出現新冠病毒社區傳播病例,拉響了第二輪疫情警報。截至8月4日,全澳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18730例,死亡232例,其中以維州的新增確診病例數最為驚人,近一周多來每天都以三位數的速度增長,社區感染已然成為事實。鑒于此,州政府決定頒布強制“口罩令”。據《每日郵報》、澳廣播公司的報道,維州首府墨爾本及米切爾郡地區于7月23日凌晨起實施強制“口罩令”,居民外出時必須以口罩或圍巾等物遮蓋口鼻,否則將面臨200澳元罰款。維州州長丹尼爾·安德魯斯表示,戴口罩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的策略,有助于阻止病毒的傳播。他希望維州民眾要習慣這一措施。 在確診病例增長數量僅次于維州的新南威爾士州,當地政府也鼓勵民眾出門戴口罩,但這不是強制性舉措。澳聯邦政府對戴口罩的立場較此前也有所轉變,衛生部近期建議民眾在無法保持1.5米社交距離的情況下,還是要佩戴口罩。聯邦衛生部長格雷格·亨特近日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示范戴口罩。 記者注意到,隨著維州疫情反彈以及維州政府的口罩強制令,澳主流媒體呼吁戴口罩的文章也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澳民眾也開始戴口罩,特別是在超市或購物中心等公共場合。開市客(Costco)等首都地區出售口罩的超市或藥店都對口罩實行了限購。一個多月前,記者在超市還看到很多來自中國的醫用口罩;但日前記者再去時,這些口罩已銷售一空。 立場松動背后的深層次原因 《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等媒體分析認為,促使澳大利亞政府轉變戴口罩立場的主要原因有幾個方面。第一,科學界對戴口罩能有效阻斷新冠病毒傳播發出了強有力的支持聲音。今年6月1日,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重要研究,探討了社交距離、口罩和護目鏡等非藥物干預措施對新冠病毒的影響,研究表明,這三項措施都能降低感染風險。墨爾本大學流行病學家和公共衛生醫學專家托尼·布萊克利認為,戴口罩可減少50%至80%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6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更新口罩使用指南,建議疫情廣泛傳播區域的所有人,在衛生機構臨床區域使用醫用口罩;在社區傳播區域,建議60歲以上和有潛在疾病的人群,在無法保持社交距離時,佩戴醫用口罩;建議各國政府鼓勵公眾在疫情廣泛傳播和難以保持社交距離的情況下,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商店或其他擁擠環境中,佩戴口罩。 第二,疫情暴發初期,澳大利亞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嚴重匱乏,而這一狀態后來有所緩解。澳聯邦醫療戰略儲備中有一些口罩,但基本上是供醫療部門使用,一部分供養老院使用。澳國內僅有一家口罩生產商,大部分口罩都依賴進口。疫情暴發初期,全球各國都在搶購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很多國家關閉邊境又導致全球供應鏈中斷,澳國內口罩極其匱乏,很多醫院都沒有口罩,很多奮戰一線的全科醫生一周只能使用一個一次性醫用口罩。直到4月,澳政府從中國、美國等地采購了口罩等醫療物資,并擴大國內口罩生產線,口罩短缺情況才有所緩解。 第三,澳大利亞社會各界及輿論支持戴口罩的呼聲上升。澳大利亞廣播公司主持人諾曼·斯旺表示,不采取強制戴口罩的建議是“錯失了良機”,尤其是在抑制家庭傳播方面。《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還從經濟效益角度闡釋了戴口罩的好處。其報道說,不少醫療專家和經濟學家均認為,在疫情下推行公共場合戴口罩,能讓社會同時獲得更好的公共衛生和經濟效益,并減少關閉公共場所的強制需求。澳商業巨子肖恩·伯內特希望莫里森政府出臺全國性的“口罩令”,阻止疫情擴散,同時也能讓零售商在進店顧客戴口罩要求方面步調一致。 反口罩呼聲猶存 澳“口罩令”仍舉棋不定 盡管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社會各界呼吁實施“口罩令”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但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仍在實施全國“口罩令”方面舉棋不定。澳聯邦政府一級的建議仍然是絕大部分人不需要戴口罩,澳其他地區無須效仿維州強制戴口罩的措施。聯邦衛生部認為,目前澳新冠病毒社區傳播率很低,因此不建議在社區中常規性使用口罩,戴口罩也不能替代其他預防措施。莫里森日前也表示,維州的建議并非是對全國人民的“普遍建議”。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指出,在戴口罩問題上,仍有部分澳專家有不同聲音。阿德萊德大學喬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副教授克雷格·洛克伍德認為,只戴口罩不足以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的傷害。新南威爾士大學傳染病控制專家霍莉·希勒表示,許多澳大利亞人不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口罩,有些人可能因此暴露于更大的風險之中。希勒稱,戴口罩實際上可能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澳大利亞人經常不洗手就摸口罩和臉。 此外,醫用口罩不足也是澳政府不鼓勵全民戴口罩的原因之一。斯威本大學衛生學院院長布魯斯·湯普森說,聯邦政府勸阻健康人戴口罩是因為口罩“緊缺”,“我們的供應鏈不足以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而醫院更需要口罩”。 澳大利亞本土流行的“追求自由”文化和個人主義傾向,也導致很多普通民眾拒絕戴口罩。一位墨爾本居民在社交網站寫道:“我一天就只帶我的孩子去一趟公園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釋放一下我在政府混亂情況下的焦慮與緊張,難道現在就連我的這個自由都要被剝奪嗎?”《每日郵報》報道說,每周六晚都有50多個反對戴口罩者在墨爾本一體育館聚會,利用維州人權和責任憲章法案挑戰警察權力,并在社交媒體上曬如何避免因違反封鎖限制而被罰款的“經驗”。據報道,維州實施“口罩令”的第一天,警方就對100多個違反“口罩令”的民眾開出了罰單。澳洲財經見聞網報道說,不少澳民眾認為,戴口罩不舒適、不方便,甚至沒用,不想“花了冤枉錢還受罪”。更多人則害怕戴口罩會被別人指指點點。 (本報堪培拉8月4日電 本報駐堪培拉記者 王傳軍)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