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進入“高危期” 中國要耐心打“持久戰”
2020-08-06 16:1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從現在到11月3日美國大選,大選后到2021年1月20日的總統就職儀式,應該是中美關系最不穩定、最有可能發生重大危機的6個月。 特朗普為了贏得選舉,他在乎的是一時輸贏,而中國關注的是長久國運,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和耐力,有更長遠的思考和更有智慧的決策方式。 2017年12月18日,美國白宮公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將中國與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定為“國際秩序的修正主義國家”,聲稱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巨大威脅。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直到今年1月15日中美兩國在白宮橢圓辦公室簽署了貿易談判第一階段協議,中美關系這列似乎在黑暗中行駛的火車終于看到了一點亮光。之后不到一個星期,中國進入抗疫期。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作為世界大國的中美兩國本應擱置爭議,攜手抗擊病毒,在控制本國疫情的同時,為世界提供公共產品。但出人意料的是,疫情非但沒有成為中美關系改善的契機,反而成了美國推動對華“脫鉤”的加速器。 美政客制造“有毒”輿情 在“脫鉤”路上越走越遠 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中美關系不斷下滑:從封殺華為到吊銷幾千名中國赴美留學研究生的簽證,從通過一系列法律干涉中國內政到出臺行政命令制裁中國官員,從威脅不準共產黨員和他們的直系親屬入境,到表示要在美國屏蔽中國公司開發的抖音和微信等軟件,美國在與中國“脫鉤”的路上越走越遠。美國除了要求中國繼續履行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條款之外,在人文交流和安全對話領域全面后撤,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17日在夏威夷的會談也沒能挽回雙邊關系持續惡化的趨勢。其間,既有中方對美國軍人投放病毒的指責,也有特朗普把新冠病毒稱為“功夫病毒”的污蔑。中美兩國把對雙邊關系性質、對方制度本質的討論,從原來基本是精英層的辯論變成了大眾性的討論。 在美國,新冠疫情使得本來不太關注中國的選民開始關注中國,而美國政客因為競選對中國的污名化攻擊以及媒體對中國基本呈負面的報道,使得美國選民必然對中國有更多、更深的負面看法。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中國持負面看法的人數達到68%,創歷史新高,與這種“有毒”的輿情不無關系。 在中國,民眾對美國的印象也正在急劇惡化,一些中國網民的激進言論在社交媒體上廣泛傳播。從實際效果看,兩國民眾這樣的針鋒相對,可以說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 中國應以不變應萬變 拼耐力做好自己功課 美國疫情自7月以來嚴重失控,民眾對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率不斷下降。特朗普擺脫選民對自己問責的唯一路徑似乎就是“嫁禍于人”,因此才會不斷拿中國說事。從現在到11月3日大選和大選后到2021年1月20日的總統就職儀式,應該是中美關系最不穩定、最有可能發生重大危機的6個月。 對中國來說,目前應該考慮以下兩件事。首先,在宏觀層面,中國政府應該做好準備,以不變應萬變,不要因為特朗普的政治需求而改變自己的目標以及按部就班往下走的決心。特朗普為了贏得選舉,把自己的私心雜念跟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綁在了一起。他在乎的是一時輸贏,而中國關注的是長久國運,因此應該有更多的耐心和耐力,有更長遠的思考和更有智慧的決策方式。換句話說,特朗普要的是“遭遇戰”,而若能堅持“持久戰”,中國的優勢是明顯的。 其次,從微觀層面講,中國可以對美國一些明顯具有挑釁性質的政策舉措視而不見,避免沖突螺旋上升。半年之后,無論是特朗普連任還是拜登入主白宮,中美關系都會有大的變化,沒有必要“只爭朝夕”。 面對美國種種“脫鉤”舉動,中國應該抱有“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心態,在做好最壞打算的同時做好自己的功課,把對美國技術、資本和市場的需求變成自己科技創新和市場自主的動力。與此同時,中國不必過于計較一時一刻的得失。 王毅部長7月9日提出改善中美關系“路線圖”。激活和開放所有對話渠道,梳理和商定交往的清單,聚焦和展開抗疫合作,比空談如何避免中美冷戰更務實和容易操作。 中國與美國有可能推進具體合作的項目包括:朝鮮半島的無核化、戰后阿富汗重建,尤其是最急迫的抗疫。其中有三個方面最重要,即中國應對疫情和重啟經濟的經驗,中美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的合作,以及共同開發、研制、生產和發放疫苗。 用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的話說,疫情是一個及時的叫醒電話,中美不合作,整個世界都會遭殃。 美經歷“三亂”尚未勢窮 產業鏈或出現人為斷裂 客觀地說,疫情同時削弱了北京和華盛頓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如若兩國關系持續惡化,甚至因此發生沖突,會加劇后疫情時代世界經濟發展的萎靡不振和區域秩序的混亂。 數月的抗疫不力、對中國毫無根據的指責以及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蠻橫態度都使得美國的國際影響力遭受重創。也許全球發展還不會出現群龍無首的狀態,但世界第一強國在主導世界議程方面可能會受到質疑。 今后一段時間里,大家在談論全球秩序時會頻繁提及“疫情前”與“疫情后”,而關于哪一種治理模式更好、更有效的辯論也會更加激烈,現代文明并非只有一種形式的說法也會引起更多的關注。但無論輿論如何夸贊,中國都應足夠冷靜,在看到美國問題的同時,也應清醒認知到自己的進步空間。用中國前駐舊金山總領事袁南生的話說,“要防止對美誤判,誤認為美國已經衰弱,要看到美國同自身相比仍在發展?!?/p> 目前,美國的確正在經歷著史無前例的“三亂”:疫情之亂、族群之亂和政治之亂。但不應忽略的是,美國尚沒有任何政局不穩的跡象,不但能繼續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保持武裝力量,還不斷對亞太地區增兵,并到處游說其他國家一起圍堵中國——這不是一個大國勢窮力竭的模樣。 新冠病毒的蔓延可能使已經減慢的全球化趨于停止。目前看來,新冠疫情使得發達國家突然意識到,它們在產業鏈上對中國的依賴如此之大,以至于不得不做出部分調整。雖然資本的逐利性是任何干預都不能撼動的本性,但這些國家政府的強制措施會使之前由市場調節的產業鏈部署出現重大的人為斷裂。 全球經濟面臨漫長冬天 美想用“選邊”分割世界 新冠疫情期間的企業停工、民眾消費暫停、為恢復經濟實施的貨幣干預政策將使得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在2020年和2021年出現重大滑坡,還沒有“休兵”的貿易戰則更是雪上加霜,使得經濟復蘇到疫情之前的努力更加艱難。全球經濟可能進入一個漫長的冬天。如果歐盟國家能在抗疫和復工復產兩個方面取得成功,它或許會成為后疫情世界格局中的第三極。 中美關系的惡化也將使得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的抗疫努力出現一定的困難。2015年中美攜手在非洲抗擊埃博拉的壯舉目前來看沒有任何重現的可能。必須清醒認識到,但凡世界上任何一個地區不能控制疫情,就意味著病毒仍有在全球蔓延的可能。中國對世界衛生組織的慷慨資助和對非洲國家抗疫努力的無私援助有目共睹,更大的挑戰是怎么把抗疫變成非洲各國自己的事情,避免出現人走茶涼的局面。 疫情之前已經開始、在抗疫期間大大提速的另一個趨勢是華盛頓對盟國和友邦提出的“選邊”要求??梢钥隙ǖ氖牵M管沒有一個國家會自愿在中美兩國之間站隊,但世界仍有被分割的趨勢。中國在過去40年的經濟騰飛、東亞持久的繁榮與和平、世界整體的脫貧和發展都始于1978年中國決定進入現有的國際秩序。如果任由美國主導的“選邊站隊”發酵,中國也不是沒有被迫退出這個秩序的可能。 如何爭取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在目前這個國際秩序中站住腳,并成為進一步改善這個秩序不公不足之處的不可或缺的角色,仍是中國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 總之,中美關系從2017年年底開始走低,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本為修復關系提供了寶貴的機會,然而兩國政治的內外互動導致雙邊關系出現螺旋式的下墜,乃至進入自由落體狀態。中美關系能否回到從前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管控這個在很多方面已經開始“脫鉤”、但在一些方面至少暫時無法“脫鉤”的雙邊關系。為此,雙方在抗疫努力中需要降低指責分貝,增加合作空間,在臺海、南海等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上保持克制與溝通,在互惠的經貿問題上繼續尋找共識,并努力修復之前的兩國人文交流。 面對新冠病毒這個人類共同的天敵,中美兩國沒有理由不擱置爭執,為自己和世界擺脫病毒的影響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作者:劉亞偉 美國卡特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全美中國研究聯合會會長、中美印象網主編。曾五次陪美國前總統卡特訪華并會見中國最高領導人。研究方向主要是美國政治史及政治發展、中美關系、全球化與中國政治及社會發展和臺海關系。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