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中非友好需警惕"眼紅者"挑撥
2020-08-07 16:44:31?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吳靜 我來說兩句 |
人民網約翰內斯堡8月7日電(王磊)1991年時任外交部長錢其琛訪非,中非友好交往的歷史佳話由此開啟。近30年來,無論中國取得怎樣的發展成就,都始終將自己的命運同非洲國家緊密相連。患難見真情,新冠肺炎疫情下,中非關系經歷多方考驗變得更為緊密,但也要警惕“眼紅者”從中挑撥。 中非攜手抗疫共克時艱 截至東部非洲時間8月6日22時,非洲疾控中心數據顯示非洲地區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達996018例,逼近100萬人。非洲國家社會基礎薄弱,隨著疫情長期持續,非洲國家已明顯陷入經濟困境,面臨糧食危機人口也比去年同期增長10%。 中國沒有忘記疫情之初非洲國家對中國的幫助。疫情下半場,中國在保證自身經濟發展不耽誤的情況下已向50多個非洲國家和非盟交付了大量醫療援助物資,專門派出了5個醫療專家組,以真金白銀的實際行動再次向國際社會彰顯了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和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與擔當。 在非中資企業也紛紛行動,積極支援當地社區。剛剛過去的曼德拉月,在南非北開普省進行項目建設的國電龍源穆里洛風電項目先后向社區累計捐款、捐物近67萬蘭特,顯著改善了當地社區的生活條件。 亞吉鐵路是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國間的運輸動脈,由中國鐵建中土集團和中國中鐵聯營體負責運營維護。疫情影響,亞吉鐵路全力克服困難,從今年5月開始,保障每天開行2對貨運列車,運送當地急需的防疫物資。與此同時,響應埃塞俄比亞農業部門的請求,亞吉鐵路幫助當地運輸了6萬多噸糧食、7萬多噸化肥等農業物資,在疫情防控期間有力保障了當地農業生產和民生需求,被當地民眾稱為“關鍵時刻的‘生命線’”。 中國積極參與非洲建設 資金和基礎設施短缺是非洲發展長期面臨的主要瓶頸。在地區和國家內部無法提供資金支持的背景下,國際融資成為非洲國家的現實選擇。根據非洲開發銀行統計,非洲每年基礎設施需求約1300億至1700億美元,其中資金缺口為680億至1080億美元。 根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中非研究倡議”(CARI),2000年至2017年間,中國向54個非洲國家提供了約1430億美元的貸款。中非項目(CAP)的聯合創始人埃里克·奧蘭德說,盡管美國也開始向非洲國家發放貸款,但其數額和貸款條款無法與中國相比。而且當前美國政府正面臨歷史性的財政赤字,沒有政治意愿向非洲貸款數十億美元來資助非洲的鐵路、公路和港口建設。 在今年6月份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上,中國提出將提前于年內開工建設非洲疾控中心總部等一系列務實舉措。7月27日,中國商務部與非盟委員會共同舉辦援非盟非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總部(一期)項目實施協議網上簽約儀式,非盟委員會社會事務委員阿米拉在簽約儀式上表示,非盟高度重視非洲疾控中心項目,期待這一中非友誼和團結協作的又一標志性建筑早日動工建設。 近日,在中國完成8個多月的培訓后,亞吉鐵路首批34名埃塞俄比亞籍電力機車司機順利結業歸國。埃塞俄比亞交通部長達格莫維蒂在社交媒體賬號上專門表示祝賀:“畢業生們,你們將肩負起推進鐵路運營的重大責任,埃塞鐵路事業的未來就在你們手中。”在鐵路建設及運營期間,中國企業已經培訓當地員工超過2萬人次,成為促進當地發展的重要力量。 維克森林大學助理教授琳娜·本阿卜杜拉在她的新書中指出,中國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通過專業培訓、技能培訓和社交網絡,與非洲人民建立社會聯系。盡管這些方面很難量化,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知識共享讓中國和非洲的聯系更為緊密。 中非友好需警惕“眼紅者” 中非關系近30年來的快速發展招致了某些把非洲視為自身勢力范圍的西方媒體和政客的忌妒、不滿甚至攻擊,各方挑戰接踵出現,輿情環境日益嚴峻。 非洲媒體自身具有多元性以及被反對黨等影響和操控的復雜性。近年來,隨著自媒體和社交媒體的迅速發展,非洲輿論場更是風云變幻,一些媒體受抓眼球和拼流量驅動,對所謂“負面新聞”更是青睞有加。非洲媒體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再加上西方在非洲的傳統影響力,對中非友好面臨的輿情環境變得極為復雜。 7月28日,姆貝基非洲領導力學院研究員譚哲理發表評論文章,認為中國為南非擺脫貧困指明道路。譚哲理說,美英等西方國家一直抱怨中國的經濟模式,但他們不明白的是,政府并不控制中國的市場力量。相反,中國政府通過健全的政策和有力的立法為企業提供指導。政府放寬了關鍵行業的準入條款,旨在為那些能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領域增加價值。 近日,尼日利亞政府希望向中國貸款進行本國鐵路現代化建設的新聞就受到不同媒體和機構的歪曲。尼日利亞交通部長羅蒂米·阿馬奇不得不在各種場合向民眾解釋中國提供的貸款條件是何等優越。8月4日,阿馬奇在接受當地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人們問我為什么不向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貸款,因為除了中國沒有人有意愿、或者有能力貸款給我們!” 中非友好的維系與建設既需要重視硬實力的塑造,也需要重視軟實力的提升,即經濟支持與文化輿論建設并重。在幫助非洲人民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同時,營造互信共享、相互理解、友好和諧的文化底色。避免中國支援非洲的初衷和舉措,成為西方社會破壞中非友好的輿論工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