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制裁成癮 霸凌成性
2020-09-02 07:47: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題:制裁成癮 霸凌成性 新華社記者 張寧 美國商務部日前宣布,將一批俄羅斯機構列入制裁名單,其中包括幾家正在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科研所。此舉遭到俄方批評。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指出,美方對制裁上癮,每天不宣布制裁人,就活不下去。寥寥數語,形象地勾勒出美國一些政客濫用制裁成癮、霸凌成性的面目。 長期以來,美方為鞏固其全球霸權地位,屢屢濫用其在國際體系中的強勢地位,恣意踐踏國際法和國際規則,采取政治、外交、軍事、經濟、金融等手段,對“不聽話”的國家進行打壓,從單邊制裁到“長臂管轄”,從泛化國家安全到四處濫用武力,其霸凌世界的“工具”可謂五花八門。 單邊制裁無疑是美國運用最嫻熟的霸凌手段。從禁止入境、凍結資產到封鎖貿易、列入“實體清單”,但凡妨礙美國利益者,無論是主權國家和社會公民,還是競爭對手和傳統盟友,皆可能成為制裁受害者。有統計顯示,僅2017年至2019年美國發起的單邊制裁就達3200項之多。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美國也不斷升級對委內瑞拉、伊朗、敘利亞等國的制裁,造成這些國家抗疫物資和生活物資短缺,加重人道主義災難,遭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 美國濫用單邊制裁,卻經常為其非道義行為涂抹“道義”色彩。制裁敘利亞,嘴上說的是“人道主義”,事實上是想通過制裁推動有利于美國的政權更迭;制裁香港官員,掛的是維護“自由民主”的幌子,賣的卻是干涉中國內政、亂港制華的“毒藥”;制裁北溪-2項目參與公司,口口聲聲為了“歐洲能源安全”,打的卻是破壞歐俄關系、借機擴大美國對歐天然氣出口的算盤……凡此種種,盡顯美式霸凌的偽善與雙標。 與單邊制裁經常配套使用的工具是“長臂管轄”。美國擅自賦予國內法律域外效力,并以此為依據對其他國家和實體實施單邊制裁,美其名曰“依法”,卻是以司法之名行霸凌之實。無論是通過所謂海外反腐執法圍獵非美競爭企業,還是設置出口管制對他國企業實施技術封鎖,種種破壞國家主權平等準則的“長臂霸凌”不僅在法理上站不住腳,也招致眾多國家反對。為了在伊核問題上繞過美國的“長臂管轄”,歐盟在2018年專門啟用“阻斷法令”,以保護歐洲企業免受美國制裁。 當法律的“遮羞布”不夠用的時候,美國國家權力就會赤膊上陣。近年來,美國當局濫用國家權力,泛化國家安全,打壓非美競爭企業的做法愈演愈烈。美方以“國家安全”為名,在拿不出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對有關企業作有罪推定并發出威脅,不斷升級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打壓。前有法國阿爾斯通等企業跌入“美國陷阱”,現有中國華為等企業遭遇美國技術圍堵,種種違背自由市場原則、以政治凌駕法治之上的霸凌行為再次說明,在打壓競爭對手、謀取壟斷優勢方面,美方完全不顧規則,不擇手段。 濫用武力是美式“霸凌工具箱”里的終極武器。針對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等國發動的戰爭與軍事行動,破壞國際規則與秩序、摧殘他國經濟與民生,充分展現其武力霸凌者的面目。 美方各種濫用難以盡述,這背后體現的卻是同一個邏輯:維護美國霸權,一切皆可傷害。正所謂物極必反,多行不義必自斃。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地感到,美國單邊主義和霸凌行徑已成全球公害,少數政客的自私自利、任性妄為自會逐漸葬送美國長期累積的國家信譽,讓其淪為全球化時代的孤家寡人。 |
相關閱讀:
- [08-30] 促土耳其停止勘探 歐盟醞釀制裁方案
- [08-28] 外交部:堅決反對美涉南海制裁,堅決維護本國企業和個人合法權益
- [08-28] 外交部評美涉南海制裁:霸道邏輯、強權政治
- [08-27] 不會啟動對伊“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 [08-26] 中國代表重申反對美國要求啟動對伊朗“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 [08-25] 山姆大叔“制裁大棒”六親不認
- [08-24] 巴基斯坦制裁阿富汗塔利班
- [08-23] 俄:美要求聯合國恢復對伊朗制裁是錯誤之舉且沒有出路
- [08-21] 外交部:美國要求恢復對伊制裁,完全是政治操弄
- [08-21] 俄譴責美就制裁伊朗問題威脅俄中兩國的行為
- [08-15] 美高官稱將對伊朗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
- [08-11] 外交部宣布制裁11名美方人員
- [08-06] 將對歐盟制裁進行反制
- [08-11] 外交部宣布制裁11名美國人
- [08-10] 外交部宣布制裁11名美國人
- [08-10] 陳茂波:美國所謂制裁暴露其霸凌思維
- [08-04] 外交部:敦促美方立即撤銷制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官員的錯誤決定
- [08-04] 伊朗制裁美國“鷹派”專家
- [08-03] 俄外交部表示將對歐盟制裁進行反制
- [07-30] 中國代表敦促美方立即解除對敘利亞單邊制裁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