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莫讓“謠言販賣機”綁架中澳關系
2020-11-09 07:40:52? ?來源: 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 題:莫讓“謠言販賣機”綁架中澳關系 新華社記者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研究報告,誣稱中國通過網絡活動對別國政治進行干涉。和這家智庫此前發布的多份涉華報告一樣,這又是一份充斥著謊言與意識形態偏見、試圖將中國污名化的所謂“學術成果”。 戰略政策研究所自稱是一家“獨立、無黨派”的研究機構,實際上卻長期接受美國國防、外交機構和軍火商資助,反華意識形態色彩濃厚,熱衷于炮制和炒作各種反華謊言,甘愿淪為美國反華勢力的“急先鋒”,充當他們的“牽線木偶”,其報告的觀點和線索要么來自美國反動非政府組織,要么使用無從證實和溯源的所謂“目擊證據”,缺乏事實依據,毫無學術價值,完全違背學術研究應有的職業道德操守。 一段時間以來,某些澳機構和媒體,發布虛假信息,炮制反華“黑料”,其真面目已越來越被世人看清。例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的時事調查節目《四角》近期在其報道中妄稱中國對澳進行“干涉”和“滲透”。事實上,該節目對被采訪對象的話斷章取義,進行脫離語境和誤導性使用,因而遭到被采訪對象的起訴。這些機構和媒體通過抹黑中國形象煽動反華情緒,為一己私利或討好“金主”不惜“販賣”謊言,毒化中澳關系,破壞兩國互信基礎,給雙邊交往與合作造成了干擾和影響。 近年來,中澳兩國經貿和人文領域合作不斷深入發展。中國連續11年是澳大利亞最大貿易伙伴;超過1.2萬家澳大利亞企業在華設立了分支機構;中國赴澳大利亞留學生去年達到近23萬人;中國還是澳大利亞最重要的科學研究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態勢值得珍視,而不應成為某些反華勢力抹黑中澳關系的所謂“證據”。 從國家利益出發,澳大利亞國內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就發展澳中關系發出客觀、理性的聲音。上個月,澳大利亞企業董事協會發布的調查顯示,過去6個月以來,呼吁澳政府改善對華關系的受訪者比例翻了一番。澳大利亞前總理保羅·基廷、前外長鮑勃·卡爾、前駐華大使芮捷銳等多名有豐富對華外交經驗的人士,都曾提醒澳政府應當調整自己的對華策略,不要被反華論調所綁架。 中澳建交40多年來的歷史證明,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中澳關系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中澳經濟互補性強,是天然的合作伙伴,雙邊貿易額在過去20多年里從不到100億澳元增長到去年的2350億澳元,就是最好的例證。當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中澳兩國更需要加強合作,攜手抗疫,推動經濟復蘇。 澳大利亞有一句諺語,“盯著太陽就不會被陰影困擾”。事實反復證明,良好的政治關系是各國間開展務實合作的基礎和保障。澳方要看到澳中兩國合作共贏的光明前景,不被抹黑雙邊關系的謊言所裹挾,與中方相向而行,采取建設性的對華政策,推動中澳關系早日重回正軌。 |
相關閱讀:
- [09-17] 外交部:敦促澳大利亞一些人不要給中澳關系制造新的麻煩和障礙
- [08-21] 中澳聯合研究發現干燥氣候增加新冠感染風險
- [12-03] 中國駐悉尼總領事呼吁澳方理性看待中國和中澳關系
- [12-03] 中國駐悉尼總領事吁澳方理性健康看待中國和中澳關系
- [11-18] 中澳政商學界研討“后自貿協議時代”經貿合作未來走向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