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帶“疫”過節引擔憂 圣誕“打工老人”成高危職業者
2020-12-25 08:54:09? ?來源:中新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親愛的圣誕老人,我不想要任何圣誕禮物,但我想請你幫我一個忙:你能不能找到治療新冠的方法,并將它送給我們,拯救世界?謝謝你。”近日,來自美國的喬納,終于寄出了給圣誕老人的信。不過,他并未像往年一樣,許愿得到心儀的禮物。 目前,全球多國新冠疫情形勢愈發嚴峻,歐美國家對圣誕和新年的慶祝活動也不得不“縮水”舉行甚至取消。而這些國家只在每年12月開工的“打工人”——“圣誕老人們”,也成為了高危職業者,面臨著傳播病毒的風險。 孩子們想要的圣誕禮物是…… 來自美國得州的13歲女孩金伯利,在給圣誕老人的信中,偷偷為父母許愿。她希望,父母能分別收到防水夾克、健身器材,作為他們的圣誕禮物。 由于疫情,金伯利的繼父無法全職工作,所獲不多的薪水全都用來付房租、賬單。她在信中寫道:“我想給他們一個驚喜,為了他們今年所做的一切。” 從女孩的信中,似乎可窺見,疫情對經濟造成的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下滑4.4%,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后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勞工部12月23日則稱,美國就業市場的復蘇仍停滯不前,超2000萬美國人需要援助來維持生計。 現實的情況,使孩子們的這一年也頗為艱難。許多孩子無法到校上課、不能暢快地在戶外與朋友玩耍,他們甚至不得不因為家中經濟來源中斷忍饑挨餓,甚至還要眼看著親人因感染新冠離世,承受心理沖擊。“這一流行病對兒童造成了嚴重影響”,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指出。 來自緬因州的莉莉今年11歲了,她在給“圣誕老人夫婦”的信中悲傷地說,“我的祖父去世了,由于新冠疫情,我沒能見到他,我想念他和他的擁抱。” “有時,父母甚至不會提起這些事情,或不和他們(孩子)談論面臨的經濟困境,但是孩子們能看到。”美國專門研究育兒和兒童行為的臨床心理學家厄蘭格·特納表示。與此同時,心理學家指出,疫情的壓力因素,正在對兒童的心理健康造成傷害。在社交距離拉遠的環境下,孩子們正在遭受孤獨、焦慮等情緒的折磨。 “圣誕老人”成高危職業 在這樣的情況下,“圣誕老人”還會來么?在寫完給“圣誕老人”的信后,孩子們開始了緊張的期待。 12月中旬,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曾安撫孩子們的情緒稱,盡管“圣誕老人”年事已高,但由于他“對新冠免疫”,圣誕節時仍然可以環球旅行,并分發禮物。 “我們與他進行了短暫的交談,他狀況很好。”科霍夫稱,但她強調,孩子們不應忘記與“圣誕老人”保持社交距離。 美國傳染病專家福奇則更直白地表示,他本人已幫“圣誕老人”接種了新冠疫苗,“你們不用擔心”。 不過,在對孩子們說出善意謊言的背后,是衛生專家們對圣誕假期或加劇疫情的擔憂。在圣誕節到來前,放松警惕、違反防疫措施,已經釀成了多起悲劇。 在比利時,一名扮成“圣誕老人”的男子在到訪一家療養院后確診新冠,而當時療養院也檢測出75人確診,還有1人因新冠死亡,不排除疫情暴發與其有關;在美國佐治亞州,兩位“圣誕老人”在12月中旬相繼被確診,而幾天前,他們才與50余名兒童擁抱合影…… “我們幾乎都上了年紀、幾乎都肥胖、幾乎都有某種健康問題。糖尿病、呼吸問題,你能想到的可能都有。”70歲的斯蒂芬·阿諾德稱。他來自美國孟菲斯,已扮演“圣誕老人”幾十年了。 原本,“圣誕老人們”就屬于高危群體,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參加節日活動或出入各大場合,可能進一步加劇病毒傳播。 再加上近日,全球多國相繼發現傳染性更強的變異病毒,使疫情蔓延風險激增。多國政府和衛生專家均呼吁民眾在假日期間,避免不必要的出行。 “史無前例”的圣誕節 往年圣誕節,位于芬蘭極北雪地的“圣誕老人村”,早已游人如織。大批游客會到那里“尋找”馴鹿雪橇、白雪城堡和圣誕老人。 但如今,這個冬季的“異想世界”,不復曾經光景,而“圣誕老人們”則待在以石頭砌成的小屋內、防疫膠板之后,聊著今年的“異常與困頓”。 在德國,盡管部分城市計劃舉辦“縮減版”圣誕市場,但隨著政府12月13日收緊防疫措施,市場攤位前,人們圍觀旋轉木馬、品嘗紅酒美食的熱鬧場景,已不復存在。 英國的圣誕節更是不好過。變異新冠病毒傳播“失控”,倫敦等地20日進入最高級別疫情防控,近乎“封城”。人們在圣誕假期跨越城市與家人團聚,都成了奢望。 而在法國,一些家庭已決定“跳過”圣誕節,等2021年7月再聚會慶祝。一些民眾認為,到那時,天氣轉暖,人們或已經接種了新冠疫苗。 此外,意大利為防止疫情擴散將“部分封城”;韓國已宣布多項針對圣誕、元旦假期的特別防疫措施…… 正如英國《衛報》在一篇文章中所說,“更小、更簡單的慶祝活動,也許才是給我們的真正的禮物”。在加強抗疫,做好社交隔離的同時,疫苗才是人們最需要的禮物。(卞磊)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