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出2020年十大國際經濟新聞
2020-12-30 10:18:21?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各國被迫實施隔離封鎖,內需和供應、貿易及金融受到嚴重沖擊,經濟活動急劇萎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為-4.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首席經濟學家洛朗絲·博納則用“世界正在經歷自二戰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來形容全球經濟面臨的嚴峻局面。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正式簽署 11月15日,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領導人會議以視頻方式舉行,會后東盟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 英歐未來關系談判達成協議 1月31日,英國進入為期11個月的“脫歐”過渡期。英國和歐盟從3月開始啟動以貿易協議為核心的未來關系談判,雙方于12月24日就包括貿易在內的一系列合作關系達成協議,英國宣布完成“脫歐”。 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 歐盟統計局9月16日發布數據,2020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增長2.6%。中國首次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同時,中國保持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場地位。 9月14日,中德歐領導人舉行視頻會晤。中歐雙方宣布簽署《中歐地理標志協定》。該協定是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志雙邊協定,也是近年來中歐之間首個重大貿易協定,對深化中歐經貿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中國成為全球唯一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等多個國際機構預計,中國將是2020年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經濟體。今年以來,中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經濟運行逐步恢復常態。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布數據,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7%。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率先復蘇,成績來之不易。 美聯儲開啟無限量化寬松模式 3月23日,美聯儲宣布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撐美國經濟抵御新冠肺炎疫情沖擊,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相當于開放式的量化寬松政策。此后,美聯儲多次開啟“放水”模式,全球多家主要央行跟進。 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1月15日,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正式簽署。對于中美兩國來說,這是一份互利共贏的協議,能夠穩定全球經濟發展,符合兩國生產者、消費者和投資者的利益。 原油期貨結算價歷史上首次收于負值 4月21日凌晨2時30分,WTI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每桶暴跌55.90美元,跌幅305.97%,歷史上首次收于負值。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今年國際油市低迷不振,產油國收入不斷下降。迫于無奈,產油國達成減產協議。減產措施和部分經濟體復蘇支撐了國際油價走穩,但考慮到疫情仍存在不確定性,影響原油需求,國際油價仍將承壓。 多國設定實現碳中和的時間 英國、日本、韓國等相繼設定各自實現碳中和的時間。2020年9月,中國宣布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12月12日,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與此同時,美國于11月4日正式退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巴黎協定》,成為迄今為止唯一退出《巴黎協定》的締約方,對全球綠色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全球債務總規模年底將達277萬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IIF)11月18日發布報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預計到2020年年底,全球債務總規模將達到277萬億美元。IIF預計,到2020年年末,全球債務占GDP的比率將達約365%。IIF警告稱,自2016年以來,全球債務積累速度前所未有,已增加了逾52萬億美元。未來,全球經濟很難在不對經濟活動產生顯著不利影響的情況下,實現債務規模下降與去杠桿化。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