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疫情下中國經濟抗壓應變顯成色
2021-01-19 08:20:3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題:疫情下中國經濟抗壓應變顯成色 新華社記者樊宇 中國經濟2020年“成績單”18日揭曉——全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2.3%。2020年新冠疫情帶來嚴考,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交出舉世矚目的答卷。 面對重大沖擊,中國經濟在經歷年初的“深蹲”之后迅速恢復,走出一條令人振奮的V形曲線,逐個由負轉正的經濟指標印證著中國經濟穩健前行的步伐。與此同時,民生指標不斷改善: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明顯高于預期目標;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如期實現……美國《華爾街日報》判斷,第四季度6.5%的增速表明,中國經濟已重回疫情前的增長軌道。 這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有量的恢復,更有質的提升。全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6%,比全部投資增幅高7.7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銷售增速加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結束對中國經濟的“年檢”后評價,中國在結構性改革方面持續取得進展,這是提升潛在增長,減少外部失衡,建立更具韌性、更為綠色和更加包容經濟的關鍵。 中國增長,給疫情下世界帶來了寶貴的供需增量和投資機遇。美國彭博社報道,2020年12月中國出口持續增長,推動全年貿易順差創新高,凸顯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支點”作用。《日本經濟新聞》說,由于中國經濟快速復蘇,市場的旺盛需求超出此前日本企業預期,包括佳能在內的日本制造業企業近來接連上調業績預期。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表示,疫情下中國經濟表現出色,長期看好中國。 中國增長,為疫情下全球經濟保衛戰提供了可借鑒的方法。從嚴控疫情蔓延、修復受損產業鏈到為企業提供信貸“生命線”,中國堅持生命至上、民生為先,因時因勢、精準施策,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黑爾格·貝格爾認為,中國經濟快速恢復的秘訣,在于政府采取嚴格和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局部疫情擴散蔓延,并迅速出臺宏觀經濟和金融支持政策減輕疫情沖擊。 中國增長,為疫情下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了強大動力。從積極復工復產、暢通貿易循環和擴大開放,到參與構建全球抗疫“防火墻”,維護多邊主義機制,中國選擇擴大開放而不是保守封閉,積極合作而不是獨善其身,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順利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中國的自貿伙伴越來越多,開放水平越來越高,正在為拉動后疫情時期世界經濟復蘇作出重要貢獻。 “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以長遠之計為動蕩中的世界帶來穩定預期。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市場潛力將充分激發,中國開放的大門將進一步敞開,中國經濟呈現的新氣象令人鼓舞。海外觀察人士普遍認為,內需回暖特別是消費明顯回升,預示中國經濟疫后復蘇動力已由供給端向供需聯動的全面回暖方向邁進。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達到7.9%。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面對“新冠衰退”的壓力測試,中國經濟治理以較高的抗壓應變能力展現出“高逆商”,正以自身復蘇帶動世界共同復蘇,以構建新發展格局與世界更加融合,共謀發展。 |
相關閱讀:
- [12-17]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繼續全面復蘇
- [12-07]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持續向好(國際論道)
- [12-02]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中國經濟復蘇范圍正在擴大
- [11-20] 外媒:中國經濟復蘇為全球經濟帶來曙光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