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東北人”艾杰西的中式喜劇情緣
2021-02-23 16:11:5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 題:“美國東北人”艾杰西的中式喜劇情緣 新華社記者董雪 “到今天為止,我離開中國整整13個月。我非常想念那里,那里有我的朋友,有喜歡看我脫口秀的觀眾。如果我能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叫上我的朋友們去吃一頓老北京涮肉,然后在澡堂子待上一整天。”長期在中國從事喜劇表演、如今被新冠肺炎疫情困在波士頓家中的美國人艾杰西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說。 “我是東北人,美國東北” “我叫艾杰西,東北人。”這個棕頭發白皮膚、在中國講脫口秀的洋人小伙兒常常這么介紹自己。當然,不忘加上一句——“美國東北”。 這時臺下往往都會響起陣陣笑聲,觀眾對這個來自大洋彼岸、用中文演繹中國式幽默的喜劇演員一下子倍感親切。 “90后”艾杰西來自美國東北部城市波士頓。2010年,正在讀大三的他參加學校的交換項目,在北京度過了6個月,開啟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更開啟了他中西兼容的喜劇表演之路。 “那段時間我在北京,體驗了這座古老而有趣城市的獨特魅力,也結識了一群玩喜劇的中國朋友。”從那時起,艾杰西對中式喜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到美國后,艾杰西開始研究中式喜劇,并在2012年獲美國富布賴特獎學金,以喜劇跨文化訪學者的身份再赴北京。 “2012年秋天我又一次到了北京,北京的秋天美極了。”艾杰西說。 這一待,就是7年多。 “我太喜歡待在中國了,這里有我的朋友,有我的事業,每天的生活充實而有趣。這里就是我的家。”艾杰西說。 見證脫口秀在中國的發展 2012年,艾杰西拜師中國相聲名家丁廣泉,正式學習中國相聲,也開始接觸用中文表演的其他喜劇形式。“我從2012年開始學相聲,同時也說脫口秀。” 脫口秀源自歐美,又稱單口喜劇,即一個人一支麥克風講述原創笑話。近年來,隨著《今晚80后脫口秀》《吐槽大會》等中國綜藝節目的熱播,脫口秀這一表演形式逐漸突破小圈子,走進大眾視野,受到眾多年輕人的喜愛。 但在2012年,中國觀眾對于這種源自西方的表演形式還比較陌生,中國的脫口秀表演者也寥寥無幾。 艾杰西說,脫口秀在中國的快速發展與他和一眾脫口秀小伙伴不遺余力、走街串巷的趕場表演不無關系。“我們的表演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了脫口秀的魅力,甚至鼓舞了一些人走上舞臺成為一名脫口秀演員。” 2016年,表演事業漸入佳境的艾杰西在北京一套四合院里創辦了“中美喜劇中心”。每天,來自不同地方的表演者用中文、英文上演各具特色的脫口秀演出,艾杰西甚至每天要表演好幾場,日子“忙碌且快樂”。 艾杰西說自己非常榮幸能夠親歷脫口秀在中國的崛起。脫口秀的內容來源于真實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以“艾杰西”這樣一個“人”的身份同觀眾交流,通過幽默的方式分享自己在中國或是美國的個人經歷,更多地了解了中國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也讓更多中國人感受到外國人在這片土地上經歷的喜怒哀樂。 “拋開國籍或者其他因素,我們首先都是一個個的‘人’。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是本質的、重要的。” 用笑聲拉近兩國普通人的距離 在艾杰西看來,做一名脫口秀演員,首先就是要讓人笑。無論來自哪里,幽默可以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增進彼此的了解,進而產生更多笑聲以外的東西。 “我不僅給中國觀眾講中文脫口秀,回到美國,也給美國觀眾講關于中國的故事。” 2020年1月23日,艾杰西從中國飛回美國,打算度過一個9天的假期。然而,一則重磅新聞中止了他的計劃。 “一下飛機,我就看到由于疫情原因武漢‘封城’的新聞。上飛機前似乎一切平靜,下了飛機突然就變了。”艾杰西自嘲被迫開啟了漫長的“流亡海外”生活。 從中國朋友那里不斷傳來的消息讓身在美國的艾杰西意識到這場疫情來勢洶洶。“美國的生活當時還很正常,雖然遠隔萬里,但我覺得自己要為了我的中國朋友們做點什么。” 艾杰西很快行動起來。“我聯系了母校,想在禮堂為武漢開辦一場公益演出,為武漢加油。”原本計劃的200張票很快售出,觀眾規模擴大到了600名。 于是在“美國東北”,艾杰西的老家波士頓,上演了一場關于武漢抗疫故事的公益脫口秀。 艾杰西向前來的美國觀眾講述中國人的抗疫故事:居家隔離的武漢人“帶團”在家一日游、扮演恐龍“吞吐”樓下經過的車輛、坐在自家梯子上對魚缸垂釣……艾杰西說,雖然疫情是件沉重的事,但中國人積極樂觀的心態打動了到場的每一個人。 第一次公益演出后,在場的多位美國高校教授邀請艾杰西去演講,隨后他又組織了幾場關于武漢的公益演出。“一共募集到12000多美元用于支援武漢抗疫,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艾杰西說。 “這個時候,喜劇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艾杰西說,喜劇能通過生活中生動鮮活的話題,讓不同國家的普通人在笑聲中增加對彼此的認識。 “當我們以普通人的角度來看待彼此的時候,會發現我們并沒有什么不同,也更容易喜歡彼此。我希望用自己的表演,繼續讓中美兩國普通人了解彼此、喜歡對方。”艾杰西說。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