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知遠也說起“脫口秀”
2021-02-26 12:00: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北京青年報訊 “《十三邀》是逆潮流,《吐槽大會》是順潮流,我兩個都上一上,做個風險對沖。” “如果亞里士多德走到柏拉圖的房間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時候,請問張大大,這個屋里一共有幾個人?” “以為CP(搭檔)是一種期貨,不過也差不多,是一種沒有兌現的愛情。” “這么多字,賣這么便宜,就算梁啟超來都拿不到這個價格。” 隨著許知遠走上《吐槽大會》的舞臺,一批“金句”開始流傳。加上此前學者劉擎參與《奇葩說》,羅翔在B站被網友們封為“第一段子手”(粉絲已達500多萬),“文化吐槽”似乎已變成新的娛樂熱點。 對此,贊者稱“言之有物的幽默讓笑聲有了回響”,彈之者則稱“心疼許知遠,好好的讀書人去說什么相聲”。 也許,贊與彈都有些想當然:在今天,許知遠、劉擎、羅翔們其實沒有太多選擇權,不參與,就只能被邊緣化;參與了,也改變不了什么。大家都被一條看不見的鏈條所牽引,而哈哈大笑之后,是另一次哈哈大笑。 不到30年,從訪談變成了表演 需要說明的是,《吐槽大會》《奇葩說》并非真正的脫口秀(Talk Show),而是單口喜劇(Stand-up Comedy)。一般認為,脫口秀源于談話類電視節目,主持人是發問者,不能加入表演因素;單口喜劇則以表演為主,是脫口秀的一個分支。 學者蘇曉龍在《我國脫口秀發展的三個階段及相關概念辨析》中提出:我國脫口秀發展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時間: 1993年—2001年 代表節目: 1996年央視《實話實說》 第二階段 時間: 2002年—2013年 代表節目: 2015年東方衛視《金星秀》 第三階段 時間: 2014年以來 代表節目: 《奇葩說》《吐槽大會》 可見,中國脫口秀的歷史雖短,卻經歷了一個從新聞到表演、從嚴肅到娛樂、從訪談到單口喜劇的過程。剛開始,脫口秀的“主持人”只負責串聯節目、引導話題;進而成為酷評、毒舌式的個人表演;如今已發展為多人上場說段子。 單口喜劇突然變火,源于兩點: 首先,它與后現代文化深度契合。在越來越大的職場壓力下,年輕觀眾需要脫口秀來對沖現實壓力。 其次,在我們的文化氛圍中,新聞只是近代的舶來品,未能形成堅固的、以新聞語言為基礎的話語傳統,在互聯網沖擊下,特別容易被消解。如果說,“好好說話”曾意味著報紙上使用的語言的話,那么,隨著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網絡語言的粗糲、簡單、給力,則單口喜劇簡直可視為一種藝術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