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元典追尋傳統文化的精神密碼
2021-02-26 12:07:46?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做到這一點,首先是這個節目有生動而別開生面的形式。通過古今對話,也是以“今”入“古”,跨越歷史時空,讓古代的歷史通過現場演繹的片斷來得到呈現,知識的介紹和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播融匯于節目中。節目精心選擇了在《尚書》傳承過程中最關鍵的人物伏生作為節目中最關鍵的人物,讓他在漢朝時將今文《尚書》傳承下來的歷程作為這期節目的關鍵點。通過展現節目組的探究和排演的過程,讓一個活的伏生在屏幕上得以呈現。 國家話劇院演員的精心演繹,讓歷史場景得以再現。同時讓主持人撒貝寧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人和伏生有了穿越古今的對話。這種對話的過程當然是想象的,但由于歷史情境的真切,讓這想象也獲得了一種可信的力量。觀眾仿佛就是被撒貝寧一同帶入到歷史情境之中,讓伏生在艱難中保存和傳承經典的狀況得以展示,從而對于中國文化那種“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文明的延續和傳承的力量得以展現。從總體上把握了《尚書》傳承對于文化傳承的巨大的意義。 伏生作為這個節目的核心人物的形象通過倪大紅的演繹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開。讓我們通過伏生感悟歷史,對于《尚書》的意義和價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時,這個節目也做到了將《尚書》的內容和意義做了生動具體的介紹,這可以說是以“小”見“大”。一方面是通過對于專家學者的訪談,呈現了《尚書》的基本的面貌和傳承的歷史。這種介紹簡明而不單調,通過介紹也能夠讓人們對于《尚書》的理解有了深化。 同時,通過對武王伐紂的一段場景的再現,將“天命”就是“民意”,以民為本才有國之強盛的思想內涵得到展現,讓我們能夠得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對于《尚書》的一個方面的思想有所領悟。 這種介紹的形態生動,歷史場景的搬演讓人們得以進入《尚書》的內容之中。這也會吸引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去更多地了解《尚書》的思想和精神內核,從而獲得更多的啟悟。這些介紹就是不求將古籍的所有內容都呈現給觀眾,而是從一個角度和側面入手讓人獲得感悟。這就是以“小”見“大”的魅力所在。 這些努力就是要讓中華文脈在電視節目之中得到傳承和展示,傳文脈也是傳播中國的精神和文化的內核,《典籍里的中國》突破了電視文藝的傳統形態,讓中國的歷史典籍有了一個在屏幕上展現其巨大精神魅力的空間。這種以“活”化“隔”,以“今”入“古”,以“小”見“大”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是難能可貴的,也為電視文藝表現中華文明提供了獨到的方式和路徑。(張頤武)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