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新疆的勞動就業與人權保障”云上邊會舉行
2021-03-04 09:45: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據新華社廣州3月3日電 (記者詹奕嘉、張怡晟)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新疆的勞動就業與人權保障”云上邊會3日舉行。此次會議由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和瑞士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共同主辦,暨南大學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院、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承辦,來自國內有關人權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參加研討。 與會專家重點研討交流了新疆大力保障各族群眾勞動就業權利情況,分享了新疆幫助各族群眾就業致富、不斷完善人權發展理念的實踐經驗。專家們認為,新疆的各項勞動就業保障政策及其實踐既符合中國憲法法律,也符合國際勞工和人權標準,極大保障了各族群眾生存權和發展權,有效推動了社會公平與正義。 新疆大學副校長祖力亞提·司馬義指出,新疆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把勞動關系的建立、運行、監督、調處全過程納入法治化軌道,為新疆各民族群眾平等享有勞動就業權利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今天的新疆處于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家家有門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工作目標基本實現。 西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研究員曹燕表示,新疆貫徹落實國家各項勞動政策法規,出臺了多部地方法規、規章,通過地方立法將各種積極勞動力市場政策措施納入法治化軌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勞動權利保障制度體系。新疆勞動就業保障的法治實踐契合新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為新疆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保駕護航,必將推動新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和持續繁榮。 西南政法大學人權研究院副教授尚海明表示,部分西方學者有關新疆“強迫勞動”的研究存在缺乏實地調研、意識形態濃厚、污名化新疆勞動權保障等問題,所謂新疆“強迫勞動”是在意識形態偏見影響下的一個謊言。事實上,近年來新疆人權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扎實成就,新疆勞動權保障取得的巨大進步有目共睹。 中國傳媒大學傳播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尼羅拜爾·艾爾提分享了“新疆少數民族群眾出疆務工情況”的研究成果。她去年對廣東5家企業70名新疆少數民族職工進行的田野調查顯示,這些新疆少數民族職工都是出于個人自由選擇到企業務工,各項勞動權利都得到了充分保障,出疆務工還有助于增加家庭經濟收入、開闊眼界、提高語言能力和職業技術水平、使子女享受內地教育資源等。 暨南大學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院院長鄭亮在會議總結中指出,與會專家展示和交流的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澄清事實、讓國際學界更好認清“強迫勞動”謊言的虛假性。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