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與聯合國的“金婚”歲月
2021-03-08 09:09:17?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197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會議大廳內,伴隨著一片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排山倒海的歡呼聲,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國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從那一刻起,聯合國的舞臺上多了一位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廣大發展中國家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終于迎來了一位可信賴、有擔當的真朋友、好朋友。 人們常把走過50年的婚姻稱為“金婚”,代表著婚姻已經變得像金子一樣神圣、珍貴 、堅固,可以抵御外界的干擾。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同聯合國攜手同行、相互成就。作為首個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一直是聯合國事業的堅定支持者,是《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堅定捍衛者,是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堅定推動者,是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建設者,是全球公共產品的堅定提供者。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所說,“聯合國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多領導力,愿給予最全面的支持和配合”。相信步入“金婚”的中國與聯合國,將為世界持久和平、各國共同發展、人民幸福安康作出更多更大貢獻。 中國為全球和平貢獻力量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實際行動支持聯合國承擔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首要責任。中國始終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聯合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和會費國,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第一大出兵國。截至2020年,中國先后參加25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官兵4萬余人次,與9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了合作與交流。中國的維和部隊忠實履行維和使命,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彰顯了和平之師、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形象,有16位官兵為維和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此外,中國不斷積極探索和踐行中國特色熱點問題解決之道,為推動通過政治對話、和平妥善解決朝鮮半島、敘利亞、伊核、阿富汗、緬甸若開邦、巴勒斯坦等國際地區熱點問題作出了不懈努力,發揮了建設性作用。 中國為全球發展貢獻方案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大衰退。去年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增長的最重要引擎。中國頂住疫情防控的壓力,采用“線上+線下”的創新方式逆勢舉行第三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26.2億美元,比上屆增長2.1%,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真誠愿望。貢獻全球減貧中國也不曾缺席。今年,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形成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各地也探索出產業扶貧、易地搬遷、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等政策和做法,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累計讓超7.7億人脫貧,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70%,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聯合國駐華協調員常啟德表示,中國的脫貧攻堅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重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帶來重要啟迪。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對外援助,實施了近3000個成套援助項目。 中國為全球治理貢獻智慧 中國始終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目前已經成為最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最大規模的國際合作平臺。截至目前,中國已與138個國家、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3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疫情也沒有阻礙“一帶一路”前進的步伐,“健康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綠色絲綢之路”蓬勃興起。中歐班列的“鋼鐵駝隊”2020年累計開行1.24萬列,同比增加50%。在國際抗疫合作方面,中國也是身先士卒。我們50天內7次制定并更新診療方案,共公布7版防控方案,將防控、診療、病例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管理等方案和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等文件翻譯成多種語言,及時分享給全球18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并開設面向全球的疫情防控網上知識中心。截至目前,中方已經向近70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此外,中國積極推動并踐行的國際人員“快捷通道”和物資“綠色通道”有效助力各國復工復產,確保國際供應鏈產業鏈穩定。 不久前,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系列峰會上宣布了中國支持聯合國事業的一系列重大倡議和舉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將以更積極的姿態、更開放的態度參與聯合國事務,深化同聯合國各領域合作,充分發揮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繼續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