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全文
2021-03-24 18:36: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四、社會持續動蕩威脅公眾安全 政府維護治安不力,原本就高發的槍擊事件和暴力犯罪在疫情期間迭創新高,民眾恐慌難安。警察毫無節制地暴力執法,引發一次又一次席卷全國的抗議浪潮。警方濫用武力鎮壓抗議民眾,大規模攻擊和逮捕新聞記者,致使民怨進一步沸騰高漲,引發持續的社會動蕩。 疫情期間犯罪率持續增長。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盡管各種防疫措施導致戶外活動大幅減少,但大城市的犯罪率卻持續增長。根據聯邦調查局2020年9月發布的《初步統一犯罪報告》,2020年上半年,美國的謀殺案比2019年同期增長14.8%,其中25萬至50萬人口城市的謀殺案增長26%;縱火案上升19%,其中人口超過100萬城市的縱火案上升52%;芝加哥的謀殺案激增37%,縱火案激增52.9%;紐約和洛杉磯的謀殺案分別增長了23%和14%。 暴力犯罪數量居高不下。聯邦調查局2020年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共發生暴力犯罪案件120多萬起,其中謀殺案16425起、強奸案139815起、搶劫案267988起、重傷案821182起。這意味著每10萬居民中分別發生5起謀殺案、40余起強奸案、80余起搶劫案和250余起重傷案。 槍支交易和槍擊事件再創歷史新高。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一項研究發現,美國疫情失控導致人們對社會穩定失去信心,許多曾經反對擁槍的人士也開始購槍,導致疫情期間的槍支購買量飆升。(注14)《華盛頓郵報》網站2021年1月19日報道,在疫情失控、種族抗議和選舉沖突交織影響下,2020年美國的槍支銷量高達2300萬支,比2019年激增64%。根據美國全國射擊運動基金會的數據,2020年美國首次購買槍支的人數超過800萬人。《今日美國報》網站2020年12月18日報道,美國的持槍殺人率是其他發達國家的25倍。“槍支暴力檔案室”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共有超過41500人死于槍擊,平均每天達110多人,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全國共發生592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1.6起。北卡羅來納州查塔姆郡槍擊案、加利福尼亞州河濱郡槍擊案、阿拉巴馬州摩根郡槍擊案均造成7人死亡。芝加哥僅5月底的一個周末就有85人被槍擊,其中24人死亡。2021年1月9日下午,32歲的槍手杰森·南丁格爾在芝加哥沿街瘋狂濫殺民眾,導致3人死亡、4人重傷。 弗洛伊德被警察當街跪殺引發騷亂。2020年5月25日晚,46歲的非洲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因涉嫌使用假鈔購買香煙,被白人警察殘忍跪壓8分鐘之久致死。明尼阿波利斯市市長雅各布·弗雷悲憤地說道:“我所看到的是徹徹底底的錯誤。作為黑人在美國不應等同于被判了死刑。”律師本·克拉姆普發表聲明指出:“弗洛伊德受到的僅是一項非暴力指控,卻因警察過度和不人道地濫用武力而喪生。”美國法治民權律師委員會會長克里斯汀·克拉克指出:“對這個國家的黑人來說,現在的絕望深不見底。毫無節制的警察暴行日積月累,醞釀了一場巨大風暴。”(注15)警察暴行引燃社會怒火,“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浪潮席卷全美,并波及多個國家。美國各地騷亂連連升級,抗議人群堵塞道路、構筑街壘與警察對峙,大量警察局和公共機構、商場商店被洗劫。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6月8日報道,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當街跪殺之后,美國50個州的大約140個城市都發生了針對這起謀殺的抗議和示威。 示威民眾遭武力鎮壓。面對沸騰的民怨,時任美國政府領導人火上澆油,調集大批國民警衛隊奔赴各地,號召開槍射擊,現場橡皮子彈橫飛,催淚瓦斯彌漫,民眾驚恐不已,社會陷入一片混亂。政府派遣的聯邦探員在各地隨意抓捕抗議者,1萬多人被逮捕,其中包含大量無辜民眾。2020年,非洲裔女子布倫娜·泰勒被警察槍殺公之于眾后,再次引爆“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浪潮,僅在路易斯維爾的抗議活動中就有435人被逮捕。(注16)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10月29日報道,2020年5月以來的反種族主義抗議中,美國至少發生了950起警察針對普通民眾和記者的施暴事件。警方對抗議者使用了橡皮子彈、催淚瓦斯和“非法的致命性武力”。 新聞記者遭到執法部門前所未有的攻擊。2020年美國至少有117名記者在報道反種族主義抗議等活動中被逮捕或拘留,比2019年暴增12倍。英國《衛報》網站2020年6月5日報道,“記者被警察毆打、噴胡椒噴霧和逮捕的數量在美國前所未有地增加”。在弗洛伊德事件發生后的一周內,美國便發生了148起逮捕或襲擊記者事件,遭逮捕的記者人數超過了前三年的總和。“保護記者委員會”2020年12月14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記者在2020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攻擊,其中大多數是被執法部門襲擊的。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