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蘇伊士運河擱淺貨輪“長賜號”如何脫困
2021-03-31 15:31:42?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開羅3月30日電(記者李碧念 吳丹妮)當地時間3月29日下午3時30分許,埃及蘇伊士運河旁的一個村落中,新華社記者聽到此起彼伏的貨船鳴笛聲,擱淺的“長賜號”貨輪終于有了動靜——高聳的集裝箱貨柜先是緩緩向偏南方向移動一段距離,隨后沿著河道向北進發,直至遠離記者的視線。 30日上午,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主席烏薩馬·拉比耶在埃及東北部城市伊斯梅利亞召開新聞發布會,梳理介紹“長賜號”貨輪的救援情況,一些疑問的答案一一浮現。 救援難度幾何? “長賜號”長近400米,寬約59米,載有超過1.8萬個集裝箱,重達22.4萬噸,船上集裝箱堆積高度達到52米。 “在貨輪擱淺后的前4天里,天氣狀況極端惡劣,大風揚塵天氣和潮汐嚴重影響了救援行動。”拉比耶表示,救援團隊多次試圖利用漲潮讓貨輪再度起浮,然而逆流的潮水打亂救援計劃。貨輪擱淺處船底皆為相對較硬的石頭,也增加了挖掘的難度。 “3月24日,救援團隊測試了擱淺貨輪船底的土質,發現船頭和船尾分別壓在運河兩岸的石頭上,船的中部仍浮在水面。這增加了救援難度,如果此時用拖船救援,整個貨輪將遭到嚴重損壞。”拉比耶說。 貨輪擱淺后,運河管理局更改了船只通行的時間安排。擱淺貨輪前方的12艘貨輪順利通過運河,但后面的37艘由于航道堵塞被迫停航。與此同時,從北向南航行的船只被轉移至大苦湖。 連續作業挖走巨量泥沙 3月25日,救援指揮中心制定了3套方案:一是用拖船直接將貨輪拖至航道中心;二是用挖掘機挖走船頭和船尾底部的泥沙,利用水的浮力使船脫困;三是卸載船上的集裝箱——這也是最壞的方案之一,耗時較長,成本很高。 “我們沒有采用第三種方案,因為當時沒有卸貨的設備,而且卸載過程中貨輪也有可能損壞。”拉比耶解釋說,直至埃及總統塞西下令做卸貨準備,運河管理局才租賃了相關設備。 拉比耶說,每天挖掘后救援團隊都會測量船底的空間。25日挖掘工作結束后,船首底部空間已深達8米,船尾底部空間深2至5米。安全起見,管理局當天使用了一臺較小的挖掘機進行作業。 26日,船身壓垮了運河的堤岸,管理局開始使用大型挖掘機挖掘船首底部四周的巖石,工人們開始用水泥砌筑新的河堤。當天挖掘工作結束后,船首底部深度已達到12米,船首、船尾、方向舵和螺旋槳開始可以移動,方向舵可左右調整30度。 27日,救援團隊移走已被貨輪壓垮的河堤外的金屬包裹層,因為一旦船身起浮,金屬會損壞船身。當天救援工作結束后,船首挖掘深度已達到18米,挪走了2.9萬立方米泥沙。 大漲潮帶來脫困希望 28日,救援團隊使用兩臺挖掘機繼續挖掘,12艘拖船從船體兩側進行拖拽。后又有兩艘新調集來的重型拖船加入作業。 3月29日凌晨4點,“長賜號”船尾脫困上浮,船尾離開運河堤岸12米。不久后,運河迎來期待中的大漲潮,救援團隊借助潮汐力量繼續作業。 “漲潮也是救援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拉比耶表示。 29日下午3時30分許,“長賜號”整個船體終于上浮,周圍貨船鳴笛致意,船員揮手歡呼,救援宣告成功。 拉比耶30日說,截至當天上午8時,已有113艘集裝箱貨輪通過蘇伊士運河。目前還有超過300艘貨輪堵在運河內,蘇伊士運河管理局將努力解決擁堵問題,運河有望在3天內恢復正常通行。 “所有貨船均耐心等待,沒有選擇繞行。”拉比耶表示,蘇伊士運河仍然是一條高效、安全的航道,事故原因調查清楚后,運河管理局將向相關責任方提出索賠。 埃及總統塞西當天在視察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海事訓練與模擬中心時表示,此次貨輪擱淺事件再次凸顯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他要求政府采購更多挖泥船和拖船以應對運河大量船只通行需求。 |
相關閱讀:
- [03-31] 113艘集裝箱貨輪已通過疏通后的蘇伊士運河
- [03-31] 蘇伊士運河航道恢復通行以來 已有超100艘貨船通過
- [03-30] 埃及官員說蘇伊士運河有望在4天內恢復正常通行
- [03-30] 多方救援終得脫困 蘇伊士運河恢復航行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