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國際時評:正視世界經濟三大痛點
2021-04-01 09:03:0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3月31日電 題:正視世界經濟三大痛點 新華社記者傅云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日前不無憂慮地指出,全球經濟復蘇仍面臨極高的不確定性,經濟體內部和地區之間的復蘇前景正呈現“危險的分化”。 放眼世界,一些經濟體工業萎縮,失業上升,供需失調,供應鏈紊亂。面對疫情沖擊下的世界經濟之痛,如何使經濟復蘇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廣受關注。 世界經濟之痛,痛在地區分化、貧富分化不斷加劇,“發展鴻溝” “數字鴻溝”“防疫鴻溝”觸目驚心。據相關機構統計,占世界人口16%的富裕國家擁有全球60%的疫苗。幾個發達國家訂購的疫苗數量是其人口的兩到三倍。在西方奉行“疫苗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背景下,低收入國家無疑將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一塊短板。眾多經濟體面臨疫苗匱乏、財政資源薄弱、債務負擔沉重等嚴峻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新研究表明,僅僅為抗疫,低收入國家就必須在五年內調撥大約2000億美元,還需要支出2500億美元才能重回追趕高收入水平之路。 世界經濟之痛,痛在全球供應鏈和國際分工橫遭分割,嚴重影響世界經濟效率和秩序。眼下,飽受疫情打擊的全球供應鏈,一時無法適配超預期復蘇的全球貿易,反而拖累了后者。保護主義的盛行則進一步凸顯全球供應鏈短板,讓國際經貿合作更加捉襟見肘。在高技術領域,旨在“脫鉤”“斷鏈”、壓制競爭對手的種種技術封鎖措施,假借“安全”之名,人為分割本應渾然一體的研發、制造和應用環節,嚴重干擾跨境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布局,把全球產經技術安全置于險境,以至眾多行業的“芯片荒”“器件荒”遲遲得不到緩解。 世界經濟之痛,痛在美國等發達經濟體推行肆意漫灌的財金政策,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緩解危機沖擊,卻無助破解結構性矛盾,徒增全球金融風險。去年3月以來,美國已累計出臺約6萬億美元財政紓困措施。眼下,拜登政府又醞釀出臺3萬億美元基建計劃。分析人士指出,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經濟體一味倚重量化寬松策略,卻無力解決貧富懸殊、產業破敗等深層問題,溢出過量流動性,加劇國際資本的無序流動,給新興經濟體帶來巨大金融風險。對此,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批評說,美國激進的財政政策與超寬松的貨幣政策兩者共振可能加劇通脹,可能“最終將經濟推向衰退”。 是開放包容還是封閉內顧?是重演歷史悲劇還是重塑人類未來?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社會的選擇,將決定人類發展的未來。 根治世界經濟之痛,需要發達國家承擔更大責任。發達國家需要在債務減免、防疫物資國際合作等方面向低收入國家施以援手,摒棄“疫苗民族主義”等行徑,緩解復蘇速度分化風險,賦予世界經濟復蘇更大的包容性和可持續性。 根治世界經濟之痛,需要國際社會革新全球經濟治理。祛除保護主義魔障,以互利共贏的多邊合作,穩定和修復全球供應鏈,推動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流動,構建高水平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提升世界經濟復蘇的質量和活力。 根治世界經濟之痛,需要主要經濟體強化政策協調。既要一致行動,確保給予世界經濟以充足財政支持,又要防范過度刺激帶來的金融風險。同時,適時賦予國際機構以更大儲備權限,強化多邊機制對世界經濟的“穩定器”功能。 從根本上說,根治世界經濟之痛,需要國際社會深刻體認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各方要摒棄冷戰思維,順應時代之需,拓展利益交集,擦亮多邊主義旗幟,以更加務實的合作,幫助世界經濟盡快復蘇,早日終結疫情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
相關閱讀:
- [03-29] 蘇伊士運河堵塞會讓世界經濟有多痛?
- [03-10] 澳學者:中國外貿“保供”助力世界經濟復蘇
- [02-04] 世界經濟論壇2021年特別年會推遲至8月舉行
- [01-27] 聯合國報告展望2021年世界經濟形勢 全球經濟今年將反彈4.7%
- [01-26] ?為處于十字路口的世界指引方向——習近平主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對話會特別致辭解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