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三:寧負天下的動亂輸出國
2021-04-14 08:12:4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三:寧負天下的動亂輸出國 新華社記者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最近一段講話在網上引發熱議。她稱自己參加過美國的許多外交政策會議,“過去很多年,幾代人都在為石油而戰”。這句話暴露出美國頻繁發動戰爭的真實目的。 數十年來,美國打著“民主”“人權”旗號,不斷在全球各地發動戰爭、輸出動亂、干涉內政,其“唯我獨尊、寧負天下”的霸權主義政策在許多國家制造了無數人間悲劇。 據不完全統計,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153個地區發生了248次武裝沖突,其中美國發起的就有201場。2001年以來,美國在全球約80個國家以“反恐”之名發動的戰爭、開展的軍事行動奪去超過80萬人的生命,其中平民約33萬人。 越戰留下的“戰爭遺產”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越南戰爭,是二戰后最為殘酷的一場戰爭。據越南政府估計,約有110萬名北越士兵和30萬名南越士兵喪生,多達200萬名平民在戰爭中死亡,其中有些是被美軍以“打擊越共”的名義有計劃屠殺的。 硝煙散去,死亡陰影依舊籠罩著越南民眾的生活。當年為使越南游擊隊無法藏身,美國在越南大面積使用“橙劑”等落葉劑,造成40萬越南人死亡,約200萬越南人罹患癌癥或其他疾病。此外,炸彈和地雷也成為可怕的“戰爭遺產”。據估計,越南至少還遺留著35萬噸可爆炸的炸彈與地雷,按目前的速度,需要300年才能將它們清除干凈。 海灣戰爭的貧鈾彈之殤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出兵伊拉克,2500名至3500名伊拉克平民在空襲中死亡。戰后,又有約11.1萬名平民因基礎設施被破壞和缺醫少糧而喪生。 在海灣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了國際法禁用的貧鈾彈,給當地民眾留下長達數十年的健康威脅。 據報道,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共使用94萬枚貧鈾彈,這些彈藥和其他軍事相關污染物造成伊拉克大部分地區先天性出生缺陷和癌癥等疾病數量激增。伊拉克政府統計數據顯示,在海灣戰爭爆發前,該國平均每10萬人中有40人患癌。到1995年,這一數字增長到800人;而到2005年,這一數字達到至少1600人。去年的估算顯示,這一增長趨勢還在繼續。 曠日持久的阿富汗戰爭 2001年,美國出兵阿富汗,在打擊“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同時,也造成大量平民傷亡。一般認為,自美軍2001年10月7日進入阿富汗以來,當地已有3萬多名平民被美軍打死、炸死或因美軍帶來的戰亂而死亡,受傷人數超過6萬,約1100萬人淪為難民。 如今,阿富汗戰爭已持續近20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曠日持久的戰爭,美國為此耗資近1萬億美元。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表示,很難在上屆政府承諾的5月1日最后期限前從阿全部撤軍。而阿政府與塔利班的和平談判因分歧巨大始終進展緩慢,已持續一代人時間的戰亂動蕩依舊看不到終結的希望。美國對此無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意孤行入侵伊拉克 2003年3月20日,美國海軍發射的巡航導彈擊中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些重要目標,伊拉克戰爭由此拉開帷幕。 沒有獲得聯合國安理會授權,對國際社會強烈的反戰呼聲置若罔聞,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就這樣一意孤行,以薩達姆政府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這場戰爭導致的平民死亡人數據估計為20萬至25萬人,其中美軍直接致死超過1.6萬人。約250萬人淪為難民。 2011年,在美國宣布從伊拉克撤軍后,孕育過兩河文明的故地已千瘡百孔。伊拉克戰爭打破了冷戰后中東各派政治力量之間的平衡,使該地區民生凋敝、亂象叢生。而美方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至今不見蹤跡。 放松對平民傷亡的追責 2017年以來,美國以“阻止敘利亞政府使用化學武器”為由,對敘發動空襲,造成嚴重平民傷亡。2016年至2019年,敘利亞有記載死于戰亂的平民達33584人。其中,美國領導的聯軍轟炸直接致死3833人,有半數是婦女和兒童。 對于美軍行動造成的平民傷亡,美國并沒有嚴肅追責。據《紐約時報》網站2017年6月19日報道,美國政府“全面授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美軍自主決定如何使用武力,卻放松對平民傷亡的監督、調查和問責,導致平民死亡人數不斷攀升。 危機、戰亂、動蕩,傷亡、饑荒、逃亡……美國用霸權之手制造了一個個血肉橫飛的戰場,毀滅了一個個曾經美好的家園,成為危害全球安全與穩定的頭號“麻煩制造者”。 |
相關閱讀:
- [04-12] 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二:種族主義頑疾纏身
- [04-12] 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之一:殖民主義罪孽深重
- [04-08] 外交部發言人揭批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
- [04-07] 趙立堅揭批美國侵犯人權五宗罪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