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大使在哥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2021-04-15 17:28:08?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人民網里約熱內盧4月14日電 (記者朱東君)14日,中國駐哥斯達黎加大使湯恒在當地《民族報》發表題為《身正不怕影子斜——真實的中國》的署名文章,批駁近期某些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發展、涉疆、涉港等問題的抹黑和攻擊。全文如下: 近日,某些西方國家政客、學者、媒體重拾“冷戰思維”,大肆散布關于中國的謊言和虛假信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記者直言,他們“使出渾身解數要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看起來像個壞蛋”。似乎“逢中必反”成為了某些人的“政治正確”,他們打著民主、人權的旗號通過雙重標準綁架國際輿論,企圖實現“圍堵”、遏制中國發展的戰略意圖,甚至動輒發起單邊制裁,公然違反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和國際法,注定不得人心,也不會得逞。 中國的巨大發展成就不會因謠言而抹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體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使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以某些反華勢力反復炒作的新疆問題為例,過去40多年來新疆維吾爾族人口從555萬增長到1200多萬,僅2010年至2018年,維吾爾族人口增長25.04%,何來“種族滅絕”之說?2020年新疆棉花機械采摘率已達70%,所謂“強迫勞動”難道是強迫機器勞動?中方已邀請來自10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外交官、記者和宗教團體代表赴新疆參訪見證事實和真相,而一些沒去過新疆、也不在乎事實真相的西方政客和學者炮制聳人聽聞的假新聞,意圖昭然若揭。 中國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決心不會因干涉而動搖。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后,中國政府切實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基本國策,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前所未有的民主權利和自由。近年來,香港內外敵對勢力明目張膽鼓吹“港獨”,嚴重破壞香港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和公共安全。為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和香港社會長治久安,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行憲法賦予權力,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事實上,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港督直接由英國委任,港人連上街游行的權利都沒有。香港已回歸24年,有些人卻假惺惺地“關心”香港的民主人權,明知國際通行“愛國者治理”,卻指責“愛國者治港”。香港由亂變治不僅符合各方利益,也將為維護香港居民和外國投資者的合法利益提供更堅實的保障。 中國對國際社會的重要貢獻不會因詆毀而磨滅。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堅定維護多邊主義,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堅定捍衛者,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穩居第一,近年來達到30%左右,是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成為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的重要引擎和穩定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中國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向1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抗疫援助,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中國積極踐行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已經并正在向80多個國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其中絕大多數是發展中國家,目的是盡快讓更多人接種上新冠疫苗,使人類社會盡早走出疫情陰霾。而有些大國在自私自利、大量囤積疫苗之余,仍不忘指責中國搞“疫苗外交”。這種“中國做什么都是錯”的滑稽邏輯,是典型的雙重標準。 中國發展的目的并不是針對誰也不是超越誰或取代誰,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習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各國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各有千秋,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關鍵在于是否符合本國國情,能否獲得人民擁護和支持,能否帶來政治穩定、社會進步、民生改善,能否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貢獻。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霸世界的基因,中國人民的心中也不存在“國強必霸”的邏輯。用“零和博弈”看待中國的發展本質上是以己度人,既不符合事實,也于人于己無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國將繼續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力量! |
相關閱讀:
- [03-22] 中國駐挪威大使易先良在挪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
- [11-26] 尼日利亞主流媒體刊發我駐尼使館臨時代辦署名文章
- [09-16] 【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署名文章】后疫情時代的世界需重振多邊主義
- [09-03] 中俄駐美大使發表聯合署名文章: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 [08-06] 駐蒙古國大使柴文睿在蒙古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推遲香港立法會選舉合理合法、必要及時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