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聚焦“象形文字”
2021-04-21 10:18:19? ?來源:人民網-國際頻道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人民網聯合國4月20日電 (記者李曉宏)當地時間4月19日至21日,為慶祝2021年聯合國中文日,聯合國中國書會以“聚焦象形文字”為主題,在紐約總部舉辦三場在線活動,分別介紹良渚文化刻畫符號、東巴文和甲骨文三種象形文字,以及與之相關的良渚古城遺址、麗江古城和殷墟三個世界遺產地,以彰顯中國語言與文化魅力。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在首場活動上致辭表示,中文是聯合國六種正式語言之一,希望更多朋友喜愛中文,學習中文,借助中文深入了解中國和聯合國。 第一場活動“良渚博物院導覽”,由書會與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合辦,以中英文雙語形式播出。距今5000年的良渚古城是迄今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區域性國家的中心,比夏朝還早一千多年。活動中,兩位導覽員帶領觀眾參觀博物院第一展廳,講解在這一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文物,以及部分文物上的刻畫符號,包括肩部刻有12個連續符號的國家一級文物刻符黑陶罐等。 第二場活動“語言課/講座:神秘的東巴象形文”,合辦方是北京東巴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納西族東巴(傳統宗教神職人員)使用的東巴文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在云南麗江古城隨處可見。活動邀請了東巴文化傳承人和麗軍·阿恒東塔和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助理教授、納西學研究者鄧彧(Duncan Poupard)授課東巴文,通過講解東巴典籍中的詞匯讓觀眾了解故事內容,并通過模擬情景對話讓觀眾學習游覽麗江時可能用到的常用語。 在第三場活動中,書會理事張小滿在開場時介紹了第五套人民幣背面圖案,以及相關地點名稱中涉及的象形字“月、山、門、水、日、人”(西湖三潭印月、泰山、三峽夔門、桂林山水、布達拉宮日光殿和人民大會堂),引出講座主題“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美國羅格斯大學杰出教授、甲骨文專家陳光宇分析了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部分甲骨片的用途和上面的文字。聯合國中文教學組原負責人何勇介紹了以象形為基礎的造字法“六書”。 除了象形文字這一總主題外,三場活動分別以四大文明、多種語言使用和自源文字(未受其他文字影響獨立創造出的文字)為背景。良渚博物院導覽以“北緯30度的四大文明”(其他三個為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地圖開場,同時提及與四大文明有關的河流(開場短片特意選用《長江之歌》配樂)。東巴文語言課以多種語言使用為背景,書會副會長肖沌簡要介紹聯合國中11件與語言文字相關的展品,包括用楔形文字寫成的《漢謨拉比法典》復制品、格拉哥里字母創始人圣西里爾像、每年世界和平日敲響的日本和平鐘和成吉思汗時代的“外交護照”蒙古令牌(Geregee)等。甲骨文講座則同時關注其他三種自源文字,陳光宇博士特別講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中冥王“奧西里斯”(Osiris)名字的構成和讀音。 2010年,聯合國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以倡導多種語文的使用和文化多樣性,并促進六種官方語言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聯合國相關部門將4月20日,即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谷雨”這一天定為“聯合國中文日”,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聯合國內部每年都舉行中文日慶祝活動,吸引眾多員工和外交官參加。聯合國中國書會會長李麗在今年活動上發布了2010年起聯合國歷年中文日的回顧視頻,內容包括中文學員歌舞、書法、樂器演奏、手工拼布展示、少林功夫和八卦掌表演、講座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