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全球需緊急救助人數達5年來最高水平
2021-05-06 09:50:43?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曦 我來說兩句 |
5月5日,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NAFC)發布《2021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2020年,許多受糧食危機困擾的國家(地區)遭遇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需要緊急生活援助和生計救助的人數達到了五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沖突、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和極端天氣等因素,使全球至少1.55億人陷入嚴重糧食不安全境地。 報告顯示,自2017年以來,全球糧食不安全問題持續不斷加重,已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在2020年,全球55個國家(地區)陷入糧食不安全狀況,受影響人口比2019年增加了約2000萬。其中布基納法索、南蘇丹和也門等約有13.3萬人處于最嚴重等級的糧食不安全狀況,需要采取緊急行動方能避免大范圍死亡和生計崩潰。在過去五年里,有39個國家(地區)經歷了糧食危機,受影響人口在2016年至2020年期間從9400萬人增加到1.47億人。55個陷入糧食危機的國家(地區)中,在2020年有超過7500萬5歲以下兒童發育遲緩,超過1500萬兒童過于瘦弱。非洲國家仍然受到糧食不安全的嚴重影響。2020年,非洲大陸三分之二的人口即近9800萬人遭遇了嚴重的糧食不安全境遇。世界其他地區包括也門、阿富汗、敘利亞和海地等也未能幸免。 報告列舉了造成2020年全球糧食不安全狀況加劇的主要原因。一是沖突致使20個國家(地區)的近1億人陷入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二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經濟加劇了全球糧食不安全程度;三是極端天氣致使15個國家(地區)的約1600萬人陷入糧食不安全狀況。 報告指出,預計沖突仍將在2021年成為全球糧食危機的主要驅動因素,此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造成的經濟困難、極端天氣等因素,也將繼續加劇脆弱經濟體的糧食不安全狀況,并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報告呼吁,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到2030年為全球85億人提供有營養和可持續的食物,就需要對全球農業糧食系統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如果目前的趨勢得不到扭轉,則全球糧食危機將更加頻繁和嚴重。為應對這一挑戰,全球各方應加緊努力,促進建設具有社會、環境和經濟可持續性的和有韌性的農業糧食系統。同時,動員國際社會采取緊急和果斷行動,以抗擊饑餓和應對糧食危機。 報告每年由全球應對糧食危機網絡(GNAFC)負責編寫,該網絡創始成員包括歐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經濟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楊海泉) |
相關閱讀:
- [10-17] 聯合國警告2013年將發生全球糧食危機
- [04-07] 聯合國特別報告員說全球糧食危機尚未緩解
- [03-10] 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全球糧食危機尚未消除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